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owen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Bowe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细胞凋亡与其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16例Bowen病患者资料,观察和分析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其p53、bcl-2及P-gP的表达。结果 Bowen病是一种皮肤原位癌,典型皮损为略隆起的暗红色持久性斑块。表面可有鳞屑或结痴,组织病理以表皮内各层细胞见较多异形细胞,基底层完整,首选手术治疗、长期随访。16例Bowen病均有一定程度的D53、bcl-2和P-gp的阳性表达,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Bowen病为低恶性的皮肤肿瘤,有特殊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其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16、pRb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16、p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p16、pRb蛋白在正常皮肤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59.5%和0、45.2%,两者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鳞癌中p16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者(P<0.05),pRb的表达与之相反;皮肤鳞状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者p16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下调(P<0.05),pRb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p16、pR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两者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2岁。因双耳后及附近头皮反复出现丘疹伴糜烂、结痂2年,于2005年11月来我科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耳后及附近头皮卅现簇集性坚实丘疹,皮损反复发生.夏重冬轻,严重时渗出较多,瘙痒明显。腋窝及腹股沟处无皮损.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成员仃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耳后及附近头皮可见成群米粒至黄豆大褐色丘疹和水疱。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伴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无肌炎性皮肌炎。患者男,61岁。反复双眼睑、面部、胸部紫红斑近2年,无明显肌肉症状,且逐渐出现上腔静脉回流受阻的表现,经实验室、CT及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无肌炎性皮肌炎并发纵隔鳞状细胞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重症多形红斑(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是严重的皮肤黏膜疾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药物是其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中以抗生素最常见,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个等位基因与药物过敏相关,可用于预测SJS和TEN的发生,如HLA-B~* 1502与卡马西平引起的SJS和TEN密切相关,HLA-B~* 5801与别嘌呤醇引起的SJS和TEN密切相关。SJS和TE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为药物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的介质包括:粒溶素、穿孔素/颗粒酶B、可溶性FasL、TNF-α等。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环孢素A可作为治疗选择,但仍存在争议。TNF-α拮抗剂逐渐被使用。治疗的金标准仍然是早期诊治、停用致敏药物以及基础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报告播散型环状肉芽肿1例。患者男,54岁。以全身皮肤弥漫性丘疹1年余就诊。全身对称分布环状排列的数个圆滑群集小丘疹,中央皮肤稍凹陷,圆形,米粒大小,孤立或者融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不规则胶原纤维变性,周围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呈栅栏状排列在变性胶原纤维周围。诊断:播散型环状肉芽肿。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16岁。因双肘关节伸侧皮肤增厚3年、股部黄色斑块2年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肘关节伸侧各出现一拇指头大淡黄红色结节,周围散在或呈片状淡黄色丘疹或斑片,双上肢属侧有条状、片状黄色斑片或斑块,无自觉症状,未进行治疗、2年前双股后侧出现小儿拳头大及不规则黄红色或黄色结节、斑块。既往患风湿性心脏病7年,有高胆固醇血症,平素喜高脂饮食,家族中其祖母有高胆固醇血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红斑狼疮和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女,41岁。因面颊,手指背暗红色斑块伴瘙痒半年,于2006年4月25日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双面颊,双手指背出现暗红色斑块,似冻疮样,伴瘙痒,无疼痛,随后斑块逐渐扩大,并出现糜烂。  相似文献   
9.
Bowen病、皮肤鳞状细胞癌、Paget病中P糖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Paget病(PD)是3种较为常见的皮肤肿瘤,有关这3种肿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P糖蛋白(P-glycoprotein)系由多种耐药基因mdr编码的产物,其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D16例、SCC22例、PD18例共56例皮肤肿瘤患者皮损中P糖蛋白的表达,对P糖蛋白与皮肤肿瘤的发病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泛昔洛韦250mg一日三次和对照组阿昔洛韦200mg一日五次。治疗后第1,3,5,7,8天观察记录。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水疱干涸时间和疱疹缓解开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水疱停止出现时间和完全结痂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不良反应相似且轻微。结论 泛昔洛韦是治疗带状疱疹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