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4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仅服用那格列奈或瑞格列奈的2型糖尿病患者58名,与23名年龄相当健康体验者为对照,检测sE-选择素与sVCAM-1.结果 2型糖尿病组sE-选择素与sV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呈正相关,r=0.817,P=0.000.结论 血糖、血压、胰岛素等因素导致E-选择素的产生,同时VCAM-1相应地增加,导致AS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应用北京医科大学培育的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以癫痫不易感大鼠Wistar为对照,系统研究了NMDA受体亚单位Ⅰ(NR1)与白细胞介素1(IL1)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实验在整体、脑片、神经细胞培养及分子水平进行。所得较有意义的结果如下:(1)在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P77PMC整个发育过程中脑内NR1mRNA的表达,以及成年鼠脑内NMDA受体活性(MK801结合)都高于对照组Wistar大鼠。惊厥后P77PMC脑内NR1mRNA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惊厥后24h比惊厥前增加111%~202%;NR1反义寡核苷酸脑室注射(每μl10μg)可显著减轻P77PMC大鼠惊厥程度,并可对谷氨酸引起的体外神经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谷氨酸导致的神经毒性作用。由此证实NR1参与惊厥的发生发展,并与P77PMC大鼠的遗传性癫痫易感性关系密切。(2)在神经细胞培养中IL1β可明显剂量依赖性地(1~25U·ml1)提高NR1mRNA的表达,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可阻断此效应;IL1β可剂量依赖性地提高NR1受体活性,因此提示IL1具有兴奋性神经调质的作用,其作  相似文献   
3.
抗心律失常Ⅰ号胶囊治疗过早搏动30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早搏动是异位节律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有房性、室性、交界性三个类型。临床表现为患者自觉心悸或有心脏停搏的感觉及胸闷、气短等,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可见于功能性和多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抗心律失常Ⅰ号胶囊是我院心血管专科治疗心律失常的纯中药系列制剂之一,用于过早搏动的治疗。自1995年12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应用抗心律失常Ⅰ号胶囊治疗306例各型过早搏动患者,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的426例患者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过早搏动,且早搏≥5次/分。将426例患者随机分二组,治疗组306例,男182例,女124例;年龄12~76…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状态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组47例,糖调节受损组89例,正常糖耐量组137例。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管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TG),并应用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指数、△I30/△G30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受损组EDD较正常糖耐量组显著降低,分别为6.16±2.92,7.87±3.19和9.32±3.46(P<0.05~0.01),初诊2型糖尿病组又低于糖调节受损组(P<0.05)。初诊2型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受损组HOMA-IR显著升高(P均<0.01),△I30/△G30显著降低(P<0.05~0.01),后者在初诊2型糖尿病组降低更明显(P<0.05)。初诊2型糖尿病组HOMA-B显著降低(P<0.05)。EDD与HOMA-IR负相关(r=-0.301,P<0.01),与△I30/△G30正相关(r=0.418,P<0.01)。结论糖代谢紊乱早期即可见内皮功能障碍,后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相关。  相似文献   
5.
泌尿系感染是住院病人中常见的疾病,对其近年来细菌种类及致病菌株耐药性的监测对药物选择及流行病学的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近3年尿培养的结果,1342株致病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营养因子(NTFs)家族是一组异质性多肽神经调质。本文总结了近年NTFs在生物和生理发展的新进展,包括NTFs家族及受体,NTFs来源及作用方式,尤其NTF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NTFs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营养因子(NTFs)家族是一组异质性多肽神经调质,本文总结了近年NTFs在生物和生理发展的新进展,包括NTFs家族及受体,NTFs来源扩作用方式。尤其NTF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以及NTFs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癫痫发病的细胞机制与癫痫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以局部或全脑神经元短暂,反复的同步放电为特征。近30年,癫痫的研究已进入了细胞分子水平。目前认为大脑局部或全脑出现大量神经元高度同步性放电而产生的发作时和发作间棘波放电是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和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部分职业人群血清Ca2 、P3 、ALP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石家庄市部分职业人群9843例,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血清Ca2 、P3 、ALP。结果血清Ca2 、P3 、ALP: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由于雌激素的影响,女性在更年期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血钙低于正常的男性占4.07%,女性占5.91%。结论血液中钙在生理情况下随年龄呈动态变化,补充钙应根据年龄及性别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壁增厚,血管间质区基底膜样物质沉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出现肾功能减退甚至衰竭,是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十分重要。近年来,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目前为止尚缺乏长期的临床随访观察,我们对早期糖尿病肾病60例患者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2年,并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旨在进一步探讨胰激肽原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