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7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医药卫生   562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分析危重血栓性疾病诊断中凝血标志物与炎性因子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危重疾病患者中选取23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作为依据,分为甲(出现血栓性疾病)、乙(未出现血栓,但基础疾病相同)两组,对其炎性因子和凝血标志物进行检测,对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危重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结果甲组患者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PCT(降钙素原)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0.3360、42.6325、57.5695,P0.05;甲组患者D-D(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原溶解产物)、PIC(溶酶-a_2纤溶酶抑制剂)、TAT(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M(血栓调节蛋白)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0.1296、20.1296、9.6338、15.6398、18.8857,P0.05;甲、乙两组t-PAIC水平对比,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152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凝血标志物中的TM和炎症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和IL-6、CRP以及PCT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0.251、0.291。结论危重血栓性疾病患者存在纤溶与凝血系统活化现象,机体炎症水平明显升高,炎性因子和凝血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促炎与促凝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以护理结局分类(NOC)为基础,筛选符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护理结局,由此构建具有专科专病特点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结局评价表。方法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应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函询法确定护理结局分类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结局分类评价表。结果通过研究,确定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结局中包含4个领域、8个一级指标、68个二级指标。4个领域分别是生理健康、功能健康、健康知识和行为、心理社会健康。一级指标中包含心脏泵血功能、活动耐力、社会支持、抑郁水平等。二级指标中包含心脏指数、血压、呼吸困难、情绪波动大、步行距离、步行速度等68个指标。统计学分析中:第一、二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0%、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结局分类评价表,有助于临床护士用于评价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也使其成为一种标准化语言,便于应用到护理电子信息系统中进行绩效测算等。但是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未能将该研究进行临床实证,未能进一步确认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在中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3201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8例中晚期妊娠引产患者,按引产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进行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比较两组引产效果、胎儿娩出时间、阴道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产有效率是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75%(P<0.05)。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35 h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在中晚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引产有效率、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如不能及时清除肠道内积血,肝性脑病发生率高,常危及病人生命,影响预后.我院对2002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00例分别应用结肠途径治疗机(以下简称结肠疗机)进行全结肠灌洗治疗和一般治疗,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终关怀是指癌症晚期,各种急慢性疾病末期,治疗不再生效,生命即将结束时所实施的良好护理。一般认为是在临终病人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几周、几天所接受的关怀与照料。包括对临终病人的关心、照顾、重视、体贴等。通过与一般医疗手段有本质区别的护理程序,对临终病人的生理、病理、心理行为的变化.作出客观的了解和估计,通过护理程序,付诸实施,以期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和为临终病人带来最大的满足。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减轻临终病人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和生命伦理上的各种痛楚,维护其人格和生命的尊严,使病人安宁、舒适、平静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  相似文献   
6.
闽产木立芦荟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分离纯化及初步分析产木立芦荟中的多糖。方法 芦荟经沸水提取,醇沉,Sevage法去除蛋白质,Sephadex G-200柱色谱分离纯化,制得闽产木立芦荟多糖,以硫酸-苯酚法测定其总糖含量。结果 闽产木立芦荟多糖经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未见核酸和蛋白质吸收峰,多糖含量可达89.7%,初步分析由D-甘露糖和D-葡萄糖等单糖组成。结论 从闽产木立芦荟中可提取分离纯度较高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7.
生物大分子的有序不对称性使它们能区别象氨基酸和糖这样的单体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而药物的药理活性常与一种异构体有关,但许多药物仍以外消旋体的型式应用。本文从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观点出发,论述了临床常用的外消旋药物及其对映体的临床药理,并指出合理调控药物对映体的比值或单独选用一种活性对映体对减少毒副作用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意义。药物对映体活性的药效动力学差异采用组织灌流技术和在整体动物比较了一系列药物对映体(Enantiomers)的生物活性的大量报道均证明;药物与组织细胞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具有立体选择性的特性。例如,肾上腺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存在2个或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受试者,评价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临床前诊断在降低心脏事件危险度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将141例无已知心脏疾病或无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45~76岁)随机分为CAD筛检组(71例患者)和对照组(70例患者)。筛查检查包括运动心电图测试和潘生丁应激超声心动图描记,如果其中一个测试结果异常,将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5例受试者筛查结果阳性(21.4%)。15例中有14例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9例患者存在≥50%血管直径的狭窄,其中的4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另有4例施行经皮穿刺腔内冠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第1年内导致隐静脉移植手术(SVG)失败的血管损伤。背景:隐静脉移植术后近10年仍然开放,然而,15%~20%以上的SVG患者术后第1年内发生闭塞。方法:研究了100例因损伤导致的早期(移植术后<1年)SVG失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并与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匹配的晚期SVG失败(>1年)队列相比较。分析其冠状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影像。结果:两组中大多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男性患者;36%患有糖尿病。移植物存在时间分别为6.0±2.9个月和105.4±50.8个月。早期SVG失败损伤的部位常为开口处或近端(62%vs42%)。血管造影显…  相似文献   
10.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子女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家庭照料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更好地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情况问卷,对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测评和护理干预的185名家庭照料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子女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185名老年性痴呆患者子女的SCL-90测评显示,10个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5项因子分高于常模(P<0.01)。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后,此5项因子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运用心理危机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子女的负性认知和不良情绪,转变他们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