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健脾汤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6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脾汤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69例劳献宁笔者用自拟健脾汤治疗69例抗痨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例。69例中男52例,女17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0岁;抗痨治疗时间最长2年,最短6天;中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法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抗结核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的138例病人分为3组,治疗1组46例用养阴和胃法中药治疗;治疗2组46例用健脾和胃法中药治疗;对照组46例口服雷尼替丁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组痊愈38例,占82.61%;有效6例,占13.04%;无效2例,占4.35%;总有效率95.65%。治疗2组痊愈40例,占86.95%;有效5例,占10.87%;无效1例,占2.17%;总有效率97.02%。对照组临床痊愈25例,占54.38%;有效14例,占30.43%;无效7例,占15.22%;总有效率84.78%。治疗后三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三组自身前后对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和胃法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类方对吡嗪酰胺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2组均按常规接受抗痨药物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组加服六味地黄丸类方。疗程均为2月。结果:2组治疗后均有关节酸痛症状,但治疗组症状较轻,2组在2~6周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均有发生不同程度血尿酸含量(BUA)增高的情况;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BU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类方能减少吡嗪酰胺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结核CT影像学与其中医证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肺结核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抗结核治疗后有效、痰菌阳性的96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肺结核患者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4个证型,分别为38、24、19、15例。病变早期、症状较轻时为肺阴亏虚型,CT表现为病灶累及范围较小;病变进一步发展、症状较重时为阴虚火旺型,CT表现为病灶累及范围较广,厚壁空洞、树芽症、干酪性坏死多见;病程反复,病灶进一步扩大,肺组织损害更加严重为气阴两虚型,CT表现为病灶纤维化表现为主;肺功能不全时为阴阳两虚型,CT表现为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征象。结论 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病变分型、病情演变进展、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肺结核CT影像表现作为望诊的一部分,可以明确肺结核的中医证型与其CT影像学关系,使肺结核的临床中医辩证分型趋于标准化,使中医辩证更为精确,使中医施治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对抗痨治疗增效减毒作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献宁  王晓杰  刘绍余  姚丹  竺澎波  谭守勇 《中药材》2007,30(10):1343-1345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抗痨治疗肺结核增效减毒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两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按常规接受抗痨药治疗(SM、INH、RFP、PZA),治疗组加服六味地黄丸,疗程2个月。然后观察他们的肺结核临床症状的改变,抗痨药物毒副作用的反应,肝、肾功能的改变,痰液的细菌学检查,X线检查肺部阴影的改变,T淋巴细胞等免疫检查。并进行对比观察,以探讨六味地黄丸对抗痨治疗肺结核的增效与减毒作用。结果:六味地黄丸有助于肺结核咳嗽、咯痰、发热、盗汗症状改善,减少抗痨药物白细胞减少症、尿酸增高症、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并在提高疗效方面有一定的帮助。在细胞免疫方面,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CD3、CD4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D8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D4/CD8升高,差异有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CD3、CD4升高,差异均有意义(P<0.05),其余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D3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减少抗痨药物白细胞减少症、尿酸增高症、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的发生,促进肺部阴影吸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抗痨药肝毒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91例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按常规接受抗痨药治疗(SM、INH、RFP、PZA),治疗组加服六味地黄丸,疗程2个月。观察他们的临床症状的改变、肝功能的改变,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减少抗痨药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减轻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六味地黄丸能减少抗痨药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天灸疗法对初治菌阳肺结核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选择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天灸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2HRZS/4HR;天灸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加用天灸疗法.结果:治疗后,天灸组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83.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和对照组(26.7%)相比,P值均小于0.05;天灸组阴转率为88.3%,和对照组(81.7%)相比,P值大于0.05.结论:天灸疗法对初治菌阳肺结核化疗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类方对抗痨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两组(治疗组46 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按常规接受抗痨药治疗(SM、INH、RFP、PZA),治疗组加服六味地黄丸,疗程2个月.然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周围血白细胞的改变,并进行对比观察,以观察六味地黄丸类方对抗痨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在减少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及其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六味地黄丸类方能改善抗痨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9.
健脾疏肝法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10例初治肺结核化疗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抗结核强化治疗(HREZ或SHRZ)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54例单纯抗结核强化治疗(HREZ或SHRZ),对比两组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药物性肝损的发生率为8.93%,对照组药物性肝损的发生率为24.0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疏肝法对脾虚证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有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肺结核并存肺癌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存肺癌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男性病例吸烟者多见占88.9%,两者并存同一肺者88.1%,以肺腺癌为主57.6%。结论肺结核与肺癌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致误诊率较高,故应高度警惕两者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