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肝和小肠细胞凋亡的发生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Wistar大鼠(190~210 g,6~7周龄)随机分为褪黑素处理组(Mel),酒精溶媒对照组(A1c)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通过阻断门静脉左支、左肝动脉和肝总管左支60 min建立肝左叶缺血/再灌注模型,之后分别于复流后的30、60和120 min收集血清、肝脏和小肠的标本进行检测.利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ALT和AST,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TNF-α,利用比色法检测肝脏及小肠组织中的MDA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肝脏和小肠组织的Caspase-3进行染色,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肝脏和小肠的凋亡细胞进行染色,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组织中的凋亡小体.结果 Mel组在复流后所有时点的ALT均显著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Mel组在复流120 min时的AST显著地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Mel组在复流后所有时点的TNF-α含量及线粒体中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Mel组在复流后120 min的Caspase-3的积分光密度(IOD)显著地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另外Mel组在复流后所有时点的TUNEL染色的IOD值均显著地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可以升高血清中TNF-α的水平和线粒体中的MDA含量,增加肝及小肠细胞的Caspase-3的表达和凋亡的发生.褪黑素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损伤线粒体,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对救灾部队开展的预防性消毒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符合救灾部队实际的预防性消毒工作策略。方法预防性消毒、消毒知识宣传与督导检查相结合。结果救灾部队救援期间未发生食源性、动物疫源性和呼吸道传染病。结论该救灾部队预防性消毒工作策略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制八联盘检测肉类食品中多种兽药残留物。方法将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制备好的8种试纸条组装成多联检测盘,评价该盘检测兽药残留物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结果通过在空白样本中加标,确定了不同样本(猪肉、牛肉和羊肉)中14种兽药的检测限;60份样本的八联盘检测结果与仪器确证结果一致,检出禁用药和限用药各6份,符合率达100%;检测盘中的试纸条与类似药物之间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八联盘在室温条件下可保存至少12个月,稳定性较好。结论该八联盘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结果准确、稳定,为兽药残留现场监控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及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人联苯样水解酶(BPHL)与缺失核定位信号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的coiled-coil的结构域(PML-C)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方法 将表达PML-C诱饵蛋白及BPHL靶蛋白的重组质粒pGBKT7-PML-C及pACT2-BPHL共转化AH109酵母菌,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两者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构建能在人胚肾293细胞中表达带HA标签的PML-C融合蛋白的重组载体pCMV-HA-PML-C,经酶切鉴定正确后,和表达带myc标签的BPHL融合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BPHL,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BPHL与PML-C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 pGBKT7-PML-C及pACT2-BPHL质粒共转化AH109酵母菌后,可见蓝色阳性克隆。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CMV-HA-PML-C及pCMV-myc-BPHL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后共转染HEK293细胞,抗HA多克隆抗体沉淀HA-PML-C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用抗c-myc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可以检测到myc-BPHL的表达蛋白。 结论 成功构建了pCMV-HA-PML-C及pCMV-myc-BPHL融合蛋白真核表达重组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及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BPHL与PML-C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初晨 《安徽医药》2013,34(7):1053-105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缓解),常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状改变,且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的功能性肠病[1]。据发达国家的统计,IBS在消化科专科门诊的患者中占三分之一以上[2],该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消耗大量医疗资源,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尽管  相似文献   
8.
乳头溢液指女性非哺乳期有液体自乳头溢出,是乳腺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因乳腺本身疾病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乳腺癌及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引起的乳头溢液常需要行病变导管活组织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氯化钆对巨噬细胞的作用以及与细胞凋亡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7~8周龄,180~220g)随机分为实验组(Gd组)和对照组(tR组),Gd组第1、2天经鼠尾静脉注射O.2%氯化钆溶液(10mg/kg),IR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3天建立左半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均为60min,按再灌注后O.5、1、6、12和24h时相点采集标本,测定血清ALT、AST、TNF-α水平,测定肝细胞线粒体内MDA含量,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发生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aspase-3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相关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相比,Gd组再灌注0.5、1、6和12h的ALT水平,6和12h的AST水平均较低(P〈0.05);Gd组各时相点TNF-α水平均低于IR组(P〈O.05);6、12、24hMDA含量低于IR组(P〈O.05);Gd组Caspase-3染色O.5、1、6和12h的IOD值低于lR组(P〈0.05);Gd组TUNEL染色0.5、1、6和12h的IOD值低于IR组(P〈O.05);电子显微镜下Gd组细胞凋亡率少于IR组。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氯化钆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和肝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变化可能在IB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