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对智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34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和43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人各组分测验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CT显示白质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减少。智商比较病人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当合并脑萎缩时智能损害更为严重,而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对智能影响不大。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智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园中心等白质损害,其损害范围和程度与智能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脑萎缩的出现在其智能障碍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甲状腺激素代谢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DEACMP患者入院初、出院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患者组入院时血清T3、T4、TSH、R-T3和脑脊液T3、TSH、R-T3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并随病情的恢复,此种变化逐渐恢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DEACMP急性期患者呈现典型的低T3、T4综合征变化,动态监测血清和脑脊液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判断DEACM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中主要的压力来源及程度,为减轻护士的压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精神科109名护士和综合科124名护士进行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压力源量表5个子条目均分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各分条目的比较中存在差异.精神科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压力程度较高,在病人护理方面,担心出现差错事故、病人不礼貌、病人不合作、3个压力源与综合科护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在其他3项有差异的分条目比较中,精神科护士的压力程度均低于综合科护士.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来自服务对象及精神科专业方面.提示:提高精神科护士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安全设施,降低职业风险是减轻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情或躯体因素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意外事件,如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猝死以及不良反应等[1].如果患者反复发生意外事件不但对其身心造成伤害,给家庭、社会造成损失,同时也给医院管理带来困难.为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多次发生意外事件的相关因素,我们对多次发生意外事件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笔者对2003—07/2008—07收治的酒依赖患者急性脱酒期的观察和护理,为调整替代药物用量提供依据,帮助患者减轻戒断反应的痛苦,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癫痫持续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麦仙  张帆  卢爱莲 《护理研究》2003,17(7):395-395
癫痫持续状态或称为癫痫状态 (SE) ,是指持续、频繁的癫痫发作 ,而形成固定的癫痫状态[1] ,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如果不及时抢救 ,将很快导致病人死亡。本文调查了 32例 3次及以上均以癫痫持续状态在我科抢救的癫痫病病人 ,采用Lo gistic回归分析 ,探讨癫痫状态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收治的癫痫病病人32例 ,其中男 14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30 .18岁。原发性癫痫12例 ,继发性癫痫 2 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临床、CT、核磁共振、脑电图证实。1.2 统…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后谷氨酸(Glu)、甘氨酸(Gly)的变化规律及与梗死恶化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112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和脑脊液(CSF)中Glu、Gly浓度的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和CSF中Glu、Gly浓度在发病24h内明显升高,其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相关。恶化进展性脑梗死Glu、Gly浓度较稳定性脑梗死升高更为显著。结论 Glu和Gly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和CSF中Glu、Gly浓度不仅与发病24h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并可作为脑梗死后48h病情恶化进展的一个临床观察直接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刘麦仙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36-137
缺血性卒中包括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和脑栓塞两种,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占卒中患者6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酒依赖病人治疗动机情况,比较重要人物参与治疗后酒依赖病人治疗动机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改变阶段及治疗迫切程度量表(SOCRATES)对60例酒依赖患者进行评分,然后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人)除了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外,还采用重要人物参与治疗的形式;对照组(30人)仅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其重要人物不参与治疗。三周后对两组的治疗动机进行再评。结果:酒依赖病人的SOCRATES的总分较低,入院时两组动机无显著差异。两周后观察组的SOCRATES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酒依赖患者的治疗动机普遍较低,重要人物参与治疗后治疗动机得以增强,提高了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