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需要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所输血液先使用白细胞滤器滤过,对照组50例,所输血液不用白细胞滤器滤过.观察2组的输血反应,并分析实验组所输血液成分在应用白细胞滤器前后的变化.结果白细胞的滤过率为(98.5±1.1)%,血小板的滤过率为(77.6±2.7)%,红细胞的回收率为(93.5±2.3)%,滤过前后反映红细胞功能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容积分布宽度无明显改变(P﹥0.05),滤过后甘油三酯和LDL-C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20%,实验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细胞滤器能高效回收红细胞,对红细胞的数量、功能无明显影响,能有效滤除白细胞、血小板和血脂,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降低临床输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2011年1-12月间18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采用ABO正反定型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选试验等血型血清学试验进行检测,找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结果 通过血型血清学分析发现,在18例正反不一致的病例中,由自身冷抗引起正反定型不符2例,自身温抗体引起正反定型不符2例,抗E伴自身冷抗1例,抗E、抗N伴自身冷抗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抗M抗体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多发性骨髓瘤(MDS)导致球蛋白紊乱引起血型抗体丢失2例,MDS引起的血型抗原减弱2例,异常性天疱疮继发感染引起抗体减弱1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反定型不符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引起血型抗体减弱1例,AxB亚型1例.结论 当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时,必须足够重视并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需结合疾病来进行准确定型,从而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离子/抗人球蛋白(LISS/Coombs)卡式微柱凝胶法(MOT)测定O型孕妇产前血型IgG抗A(B)效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卡式MGT对配偶血型为非O型Rh(D)阳性的1154例O型Rh(D)阳性孕妇,进行产前血型IgG抗A(B)效价测定,并进行跟踪观察.结果 1154例孕妇中,血型IgG抗A(B)效价测定≥1:64者占72.36%(835/1154),其中母-婴血型O/AB(抗A)组、O/A组、O/B组和O/AB(抗B)组的IgG抗A(B)效价的阳性率分别为80.90%、72.48%、66.45%和65.73%,阳性率O/AB(抗A)组>O/a组>O/B组(P<0.05),O/AB(抗A)组>O/AB(抗B)组(P<0.05);25例发生溶血的新生儿母亲的血型IgG抗A(B)效价,产前最后一次测定效价均≥1:256.结论 卡式MGT动态检测O型孕妇产前血型IgG抗A(B)抗体效价,对预防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和成分输血的特点.方法:收集18例行再次肝移植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输血成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首次手术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2次术前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值均异常,提示患者2次术前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再次移植术中失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血小板输入量均较首次肝移植明显增多(均为P<0.05).结论:再次肝移植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较首次肝移植明显增多.因此,术前应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备足血制品,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输血治疗的规律及血液保护的措施与经验.方法 随机抽取行肝移植手术患者75例,分别依据基础疾病分为5组,分析对比各种血液成分在各组中的用量差别.结果 肝硬化组以及再次肝移植组患者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及冷沉淀用量明显增多,与原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别.各组间血浆输注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适当的血液制剂输注,合理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措施,并对凝血功能动态检测,恰当纠正,降低失血和输血量,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及血液保护的规律与经验。方法随机抽取行两次肝移植手术患者12名,观察患者第1次与第2次手术间各指标差别,包括术前凝血功能、手术用时、血液丢失量、各类血液成分输入量、输液总量及临床预后等。结果2次手术术前凝血功能、所用时间、手术方式、无肝期时间、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及冷沉淀输入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次移植术中血液丢失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血小板输入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剂输注,合理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措施,并对凝血功能动态检测、恰当纠正,降低失血和输血量,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