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消化道出血核素显像的临床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在下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为临床准确应用该方法来提高诊断效率提供依据。方法6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99mTc-RBC显像,观察显像结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了解患者性别、年龄、慢性病史、检查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否稳定、检查前4h血便次数、以前消化道出血史、是否正在进行止血治疗等因素间的关系,并将核素显像定位结果与患者手术、DSA或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核素显像发现有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者30例,阳性率为44.1%;检查前便血次数多者易出现阳性结果,检查前正在进行止血治疗者易出现阴性结果。(2)23例诊断明确的核素显像阳性患者,核素显像定位基本准确18例,定位准确率为78.3%,其中小肠出血的准确率为81.3%(13/16),结肠出血的准确率为71.4%(5/7)。结论核素显像可以初步确定下消化道出血部位,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帮助;检查时患者是否处于出血期是影响核素显像阳性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 (3D)融合软件进行非同机1 8F 脱氧葡萄糖 (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 3D容积融合的可行性及其在病变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16例行全身1 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时发现有阳性病变的患者 ,将其CT检查的数据用光盘存贮 ,然后输入SPECT仪中 ,用SPECT仪自带的 3D融合软件对CT采集的容积数据进行 3D重建。以最明显的解剖结构或病灶作为定位标志 ,重复比较1 8F FDG显像图与CT图的形态和位置 ,选择最适合的图像进行融合 ,并在融合图像上观察1 8F FDG浓聚灶在CT图像上的位置。结果  3D融合软件能对CT数据和1 8F FDG显像数据自动归一化处理 ,并可进行任意厚度和角度的 3D重建。 16例患者1 8F FDG显像共发现阳性病灶 4 5处 ,包括1 8F FDG显像图上定位不明确的 14处病灶均在CT图上明确定位。结论 运用 3D融合软件可方便地进行非同机1 8F 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融合 ,并可对1 8F FDG显像定位的病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3.
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6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利用射频仪的功能特点,设计一种靶点穿刺技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根据临床表现、X线平片与CT片,找出压迫神经的靶点,计算出靶点在X线正、侧位片的位置,进针深度和穿刺途径。结果316例患者术后立即直腿抬高增高,术后6h VAS评分平均减少4.32分,临床治愈196例,显效120例,无好转及无效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射频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高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3D)融合软件进行非同机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3D容积融合的可行性及其在病变定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6例行全身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时发现有阳性病变的患者,将其CT检查的数据用光盘存贮,然后输入SPECT仪中,用SPECT仪自带的3D融合软件对CT采集的容积数据进行3D重建.以最明显的解剖结构或病灶作为定位标志,重复比较18F-FDG显像图与CT图的形态和位置,选择最适合的图像进行融合,并在融合图像上观察18F-FDG浓聚灶在CT图像上的位置.结果 3D融合软件能对CT数据和18F-FDG显像数据自动归一化处理,并可进行任意厚度和角度的3D重建.16例患者18F-FDG显像共发现阳性病灶45处,包括18F-FDG显像图上定位不明确的14处病灶均在CT图上明确定位.结论运用3D融合软件可方便地进行非同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融合,并可对18F-FDG显像定位的病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99mTcECT动态扫描和断层扫描预测肝癌手术切除安全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99mTc 植酸钠胶体肝再摄取和首次通过斜率原理 ,运用自编程序 ,检测 2 0例肝癌和 10例正常健康人的HBF、HAF、PVF。 16例肝癌再行断层扫描。划出手术预切除区 ,计算出功能肝切除率。结果 肝癌病人和正常人的HBF分别为 :142 4 9± 431ml/min ,15 0 7 5± 36 4 3ml/min ,(P >0 0 5 ) ;HAF为 :6 4 2 %± 2 3 6 %,35 7%± 6 2 %,(P <0 0 5 ) ;PVF为 :33 8%± 14 5 %,6 4 3%± 8 7%(P <0 0 5 ) )。 16例功能肝切除率 :10 %~ 2 0 %6例 ,2 1%~ 30 %7例 ,31%~ 40 %1例 ,41%~ 5 0 %1例 ,5 0 %以上者 1例 ,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1例。结论 99mTc 植酸钠动态及断层扫描能确定肝血流量和各种不规则肝切除术的功能肝切除率 ,预测切除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在高压氧(HBO)联合药物治疗前、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并对其优越性及临床意义进行评价。 方法34例DEACMP患者接受20~40次HBO联合药物治疗,并在治疗前、后用双半胱乙酯(99mTc-ECD)脑SPECT血流灌注扫描半定量法进行疗效监测和对比分析。 结果HBO治疗后,DEACMP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区有明显改善,脑SPECT血流灌注半定量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脑磁共振显像无明显差异。 结论脑SPECT血流灌注半定量法显像在DEACMP的诊断和HBO治疗的疗效监测中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查符合线路SPECT^18F-FDG肿瘤代谢显像在估价肺部肿块和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肺癌或有肺部肿物、结节的患者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和18F-FDG进行肿瘤代谢显像,并结合半定量分析和非同机图像融合技术,以帮助临床分期,确定肺病灶的良、恶性。结果37例肺部肿物、结节性质待查者最终诊断为炎症9例,肺结核3例,原发性肺癌25例,其中83.3%伴局部和(或)全身转移。11例肺癌治疗后再分期者均确定为复发和局部或全身转移。36例42个肺部恶性病灶的T/NT平均值为4.26±2.52(范围1.27-10.65);3例5个肺部结核病灶的T/NT平均值为3.64±1.95(范围2.2-7.01);9例12个肺部炎症病灶中4个病灶未见异常,余8个病灶的T/NT平均值为1.48±0.21(范围1.25-1.95)。若以T/NT≥1.70为恶性病灶的阈值,本组病例中恶性病灶探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4%、66.7%和87.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和80.0%。导致假阳性的主要因素是肺结核。结论肺部结节探查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是18F-FDG代谢显像中最常见的问题,18F-FDG SPECT符合线路肿瘤代谢显像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对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观察和预后均有重要价值。运用T/NT的半定量方法和非同机图像三维容积融合技术,并与临床结合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8.
骨肉瘤放射性核素骨显像5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查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肉瘤病人中的显像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骨肉瘤患者行 99m Tc-MDP全身骨显像。结果  5 0例骨肉瘤部位 99m Tc- MDP摄取比值为 6 .80± 2 .6 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0 1±0 .0 4 ,P <0 .0 1) ;其中 4 6例 (92 .0 % )肿瘤发生在四肢 ,其累及范围超过所在长骨 1/ 5与 2 / 5的分别为 2 1例(48.8% )和 16例 (37.2 % )。本组病例中发现转移 3例 (6 .0 % )。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以示踪骨肉瘤的特征和转移 ,在骨肉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1岁,左上臂疼痛3个月,因跌倒后左肱骨骨折人院.行99Tcm-MDP(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产品,740 MBq)全身骨显像,结果(图1)示颅骨、下颌骨、左肱骨、肩胛骨、肋骨、椎骨、骨盆、下肢骨等多处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多发性骨转移.同期左肩关节MRI(图2)示左肱骨骨干和周边软组织异常信号,考虑恶性肿瘤伴病理性骨折.胸部螺旋CT检查(图3)见双侧肩胛骨及多根肋骨具有硬化边缘的虫蚀样骨破坏,胸椎见斑片状高密度影,考虑胸椎、双侧肩胛骨和肋骨多发转移;与骨显像比较,相应胸部区域内所示病灶数目更多.患者接受左肱骨肿瘤大段切除及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颅内,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较为少见[1],2008年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