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161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980年到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the ovary,SST)病例的临床、病理及诊治特点.方法:分别以"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和"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the ovary"作为检索词,检索1980年-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以及我院2005年以来病理诊断明确的16例患者,进行荟萃分析.结果:SST发病年龄在9个月-78岁之间,平均年龄25.59岁,中位数年龄2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盆腔包块,不孕,下腹痛或下腹不适.大体标本: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包膜完整,切面以实性为主,偶见钙化灶,质韧,色黄白相间,部分呈编织状,常伴水肿,黏液变性和囊性变,囊内含浆液或黏液.病理检查:镜下组织结构复杂,细胞呈多样化,可见被水肿或纤维化间质分隔为结节状或假小叶样结构,肿瘤组织间富有薄壁小血管.治疗及预后: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组织即可,此病预后良好,至今未有复发病例报道.结论:此肿瘤为实性卵巢肿物,血流丰富,主要见于年轻女性,术前与恶性肿瘤较难鉴别,临床上易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故术中需行冰冻病理检查以决定最终具体手术范围,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子宫颈癌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总结妊娠期子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妊娠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年余共收治妊娠期子宫颈癌患者22例,发生率为0.36/1 000次妊娠。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早期妊娠11例(Ⅰ期7例,Ⅱ期4例),均终止妊娠后,根据肿瘤分期行相应治疗。中期妊娠7例(Ⅰ期3例,Ⅱ期2例,Ⅲ期2例):1例Ⅰb2期保胎至胎儿成熟后于剖宫产同时行根治性手术;1例Ⅲb期,仅行剖宫取胎术;余5例最终行根治性手术。晚期妊娠4例(Ⅰ期2例,Ⅱ期2例),均经剖宫产娩出健康活婴,2例行系统治疗,2例不详。随访患者3~93个月,4例死亡,3例失访,出生新生儿5例,3例健康存活至今,1例出生2个月时死于先心病,1例不详。结论对于期别较早的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对胎儿的要求以及对今后的生育要求;对于晚期患者应在保证患者生命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342例女性假两性畸形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1994-200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及我院2000年至今诊治的女性假两性畸形(FPH)的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以"女性假两性畸形"的中英文单词作为检索词,检索1994-200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并结合我院诊治的10例患者,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32例诊断明确的病例,加上我院的10例,共有342例入选病例。出生时即就诊的患者仅有27例,其他病例就诊年龄为1个月59岁不等,315例患者就诊时的中位年龄为29.54岁。病因以先天性肾上腺增生为主(70.47%)。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骼生长较快(95.52%)、阴蒂肥大(84.14%)以及不同程度的男性化(77.24%)。在治疗方式上以药物和手术的联合治疗为主。首次接受治疗的时间及治疗方法在预后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女性假两性畸形并非罕见疾病,我们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早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坚持终身用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980年到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the ovary,SST)病例的临床、病理及诊治特点。方法:分别以“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和“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the ovary”作为检索词,检索1980年-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以及我院2005年以来病理诊断明确的16例患者,进行荟萃分析。结果:SST发病年龄在9个月-78岁之间,平均年龄25.59岁,中位数年龄2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盆腔包块,不孕,下腹痛或下腹不适。大体标本: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包膜完整,切面以实性为主,偶见钙化灶,质韧,色黄白相间,部分呈编织状,常伴水肿,黏液变性和囊性变,囊内含浆液或黏液。病理检查:镜下组织结构复杂,细胞呈多样化,可见被水肿或纤维化间质分隔为结节状或假小叶样结构,肿瘤组织间富有薄壁小血管。治疗及预后: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组织即可,此病预后良好,至今未有复发病例报道。结论:此肿瘤为实性卵巢肿物,血流丰富,主要见于年轻女性,术前与恶性肿瘤较难鉴别,临床上易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故术中需行冰冻病理检查以决定最终具体手术范围,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1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情况。结果:Lewis y抗原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明显高于交界性(63.6%)、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8.5%)及正常卵巢组织(0)中的表达(P均〈0.05)。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83.3%,高于两者在交界性(72.7%,72.7%)、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69.2%,53.8%)及正常卵巢组织(36.4%,36.4%)中的表达(P均〈0.05)。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普遍增高,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R4A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卵巢上皮性癌、28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27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NR4A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结果:NR4A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21/39)、25.0%(7/28)、7.4%(2/27)、5.9%(1/17)。NR4A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均<0.05)。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虽然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组,但两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NR4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手术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但与病理分级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来源无关(P>0.05)。结论: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转录因子NR4A2呈现明显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手术分期相关,提示NR4A2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壬基苯酚(NP)对H9c2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GPR30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内钙测定方法来记录H9c2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采用MTT法来观察H9c2心肌细胞增殖程度。结果 1×10-10mol/L NP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幅度增加,并促进H9c2细胞增殖,而1×10-6mol/L NP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幅度降低,并抑制细胞增殖。G15可以阻断1×10-10mol/L NP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但不能阻断1×10-6mol/L NP对细胞内钙离子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NP对H9c2细胞的快速钙信号变化和细胞增殖具有非单调的剂量依赖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由于GPR30受体在不同浓度下参与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及治疗的8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12年共诊断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8例,发病率为0.150/1000次妊娠。上皮性癌共2例(25%),低度恶性肿瘤(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颗粒细胞瘤)共5例(62.5%),生殖细胞肿瘤1例(12.5%)。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I期6例(75%),III期2例(25%)。7例(87.5%)行保守性手术治疗(患侧附件切除),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1例(12.5%)病期偏晚(IIIc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随访患者6-104个月,仅1例晚期患者术后2年半死亡,其余均存活至今,生存率87.5%。出生新生儿5例,其中早产窒息死亡1例,其余4例均无后遗症及畸形。结论: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偏低,期别偏早,所以应重在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对于妊娠合并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应及时终止妊娠,行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1989~201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以及我院收治自发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sOHS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特点。方法:分别以"自发性卵巢过度刺激"和"spontaneous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为检索词,检索1989~2013年期间公开发表文献,并结合我院诊治的1例患者进行文献复习并综述。结果:sOHSS多发生于妊娠早、中时期,以孕6~16周发病率最高,中位数孕周为10周;病史中无药物诱发促排卵史,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胸腹水、全身水肿,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血液浓缩、血清离子紊乱、血清激素水平不同程度上升;超声表现为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外凸性增大;治疗方式以缓解症状为主的对症治疗为原则。结论:应提高对sOHSS的认识,并注意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相鉴别,早期诊断后尽早实施以预防及对症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