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复方伤痛胶囊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滑膜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8例创伤性膝关节炎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伤痛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滑膜液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4周、8周、12周2组膝关节HSS评分、关节活动度、ADL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而VAS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4周、8周、12周2组滑膜液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炎性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伤痛胶囊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独立活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滑膜液炎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02/2008—02应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骨不连接患者35例,年龄12~70(平均48)岁。股骨骨折9例,胫骨骨折13例,肱、尺、桡骨骨折8例,掌指骨、跖趾骨骨折5例。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7个月;愈合时间平均9.4个月。结论: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骨不连接疗效可靠,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骨搬移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骨搬移手术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2组均观察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骨痂评分,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S)、Kofoed评分、血清标志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 86%,对照组总有效率78. 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骨痂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LKSS、Kofoed评分均升高(P 0. 05),且治疗组LKSS、Kofoe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BMP-2、IGF-1、VEGF水平均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骨搬移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患者血清中BMP-2、IGF-1、VEGF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骨搬移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疗效及对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骨搬移术治疗,观察组5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率、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X射线骨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血清ALP、BG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骨折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症状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骨痂形成量、密度、结构及断端边缘形态评分和ALP、BGP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骨搬移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肿胀,加快骨痂重建,可能与调节ALP和BG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iR-33b-3p对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及ECM降解的影响。方法 将miR-33b-3p mimics和miR-33b-3p inhibitors转染软骨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软骨细胞的凋亡百分数,RT 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CyclinE1、p21和凋亡相关蛋白Bcl 2、caspase9、Bax以及ECM降解相关蛋白TIMPs、MMP-9、EMMPRIN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实验检测CDKN1A是miR-33b-3p的作用靶点,最后将已构建的过表达pcDNA3.1 CDKN1A质粒转染软骨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软骨细胞中CyclinD1、CyclinE1、p21、Bcl-2、caspase9、Bax以及TIMPs、MMP-9、EMMP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软骨细胞相比,miR 33b 3p mimic组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数显著升高;CyclinD1、CyclinE1表达下降,p21表达升高;Bcl-2表达下降,caspase9、Bax表达升高;TIMPs表达升高,MMP 9、EMMPRIN表达下降。miR-33b-3p靶向作用于CDKN1A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与空白软骨细胞相比,过表达pcDNA3.1 CDKN1A质粒后,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的凋亡,促进ECM的降解。结论 miR-33b-3p通过靶向作用于CDKN1A基因的3′UTR,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的凋亡,以及抑制软骨细胞ECM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结合骨搬移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的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6例。两组均给予骨搬移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中医补肾活血方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骨痂评分,治疗前后相关量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KSS)、Kofoed评分标准]评分、血清标志物[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经1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86%(52/56),与对照组[78.57%(44/56)]比较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骨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KSS、Kofoe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LKSS、Kofoe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MP-2、IGF-1、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MP-2、IGF-1、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给予补肾活血方结合骨搬移治疗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患者血清中BMP-2、IGF-1、VEGF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自体髂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移植及单纯自体髂骨移植两种方法治疗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 方法:骨不连接患者40例,男24例,女16 例,年龄19~56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行自体髂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后移植于骨折端;对照组单纯行自体髂骨移植于骨折端。术后随访11~20个月。 结果:40例骨不连接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X射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实验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0±3.0)周(8~16周),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3.0±3.8)周(8~2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6,P < 0.05)。 结论:自体髂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骨不连接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自体髂骨移植,具有良好的成骨诱导活性,可缩短骨折愈合期,疗效安全、可靠,是治疗骨不连接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自体髂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移植及单纯自体髂骨移植两种方法治疗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方法:骨不连接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9~56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行自体髂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后移植于骨折端;对照组单纯行自体髂骨移植于骨折端.术后随访11~20个月.结果:40例骨不连接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X射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实验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0±3.0)周(8~16周),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3.0±3.8)周(8~2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6,P<0.05).结论:自体髂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骨不连接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自体髂骨移植,具有良好的成骨诱导活性,可缩短骨折愈合期,疗效安全、可靠,是治疗骨不连接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