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8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青  刘戈力 《医学综述》2015,(6):1053-1055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需要结合临床及神经影像学共同诊断。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甚明确,高血压和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是公认的危险因素。但对于儿童来说,其本身的基础疾病可能对此症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PRES的临床表现与病变位置有关,头颅磁共振成像是首选的检查。其治疗的关键是迅速诊断,如诊治不及时,部分患者将发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而遗留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s increasing in young people. Body fat produces a number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C-reactive protein, TNF-α, IL-6, etc, which lead to chronic subclinical inflammation. Chronic subclinical inflammatio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s i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which closely rel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t all ages. This feature of the disease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groups and the use of ap-propriat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nterrupt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es at early stages.  相似文献   
3.
4.
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丛培荣  刘戈力 《天津医药》1999,27(4):251-252
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如不及时诊断及治疗则预后不良。现将我科自1993年1月一1997年12月对所收治的24例患儿的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24例.男20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5:1。年龄9~14岁,平均11.75岁。发病季节为3~5月3例(12.5%),6~8月2例(8.3%),9~11月9例(37.5%),12~2月10例(41.7%)。直系亲属有溃疡病史者7例(29.2%)。 2 临床表现 24例患儿均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而急症入院。其中便血17例,包括黑便16例,暗红色血便1例;呕血并黑便7例,其中6例呕吐咖啡色物,1例呕吐鲜血500 ml左右。在出血同时伴腹痛 15例(62.5%),…  相似文献   
5.
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天然配基。ghrelin不仅是生长激素的强烈的促分泌剂,而且与机体的能量摄取、葡萄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联系;ghrelin还对甾体生成及性腺功能有调控作用。进一步探讨ghrelin的作用对研究人体的热量摄取、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其与生长激素的联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天津市大港0~6岁儿童健康状况动态变化,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明确保健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纵向比较法分析2010-2014年本地区0~6岁儿童保健(3+1)年报资料。结果:大港0~4岁儿童低体重患病率由2010年0.42%升高到2014年0.53%;0~4岁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及贫血患病率分别由2010年0.99%、8.15%下降到2014年0.74%、3.09%;0~6岁儿童肥胖率和患龋率分别由2010年10.87%、16.73%升高到2014年11.07%、23.25%;农村儿童低体重率小幅增长、患龋率和3~6岁农村儿童肥胖率增幅明显,同期贫血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影响儿童健康的新问题已变为肥胖和龋齿,低体重仍是工作重点,农村儿童是保健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CT)潜在致病机制,并筛选出可能作为相关生物靶标的基因。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选取儿童ACT相关RNA芯片数据集(GSE75415),利用R语言的相关函数包对其中的18个ACT组织样本(实验组)以及7个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样本(对照组)中的mRNA表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差异表达分析,对ACT各分级(stage1~4)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重合差异基因(OLDEGs),采用功能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并筛选出中心基因。同时对TCGA数据库包括79个ACT样本的二代测序数据进 行分析,筛选出对ACT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的基因。结果 Stage1~4分别有248、334、315和561个基因发生了差异表达,各分级样本组间存在73个重合基因(OLDEGs),中心基因HSPA13、GARS、STXBP1、AKIRIN1、TUBB3在各分级中均表达上调,中心基因ADH1B、DCN、RASSF2、PDGFRA、PLAT、C3、FOS在各分级中均表达下调,它们通过影响免疫反应、细胞周期、磷酸化、凝血及相应的信号通路,对ACT的发生与发展发挥作用。另外,OLDEGs在79个TCGA数据库ACT样本生存期分析发现,基因XPO1、RACGAP1、PDGFD、NR4A2、MXRA5、VPS51、TMED3、NDFIP1和CDKN1C与ACT的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 在各级中均差异表达的基因和生存期相关基因可以作为ACT治疗的新靶点,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肾上腺皮质癌的病因和预后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结合生活方式干预肥胖儿童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 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儿童8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调整饮食结构、 增强运动的生活方式指导, 同时口服二甲双胍治疗1年。治疗前及治疗3、 6、 12个月时分别测量并计算各项临床指标, 比较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1) 二甲双胍治疗12个月后, 体质量指数 (BMI)、 腰围 (WC)、 腰臀比(WHR)、 腰身比 (WHtR) 均较治疗前下降。(2) 与治疗前相比, 6个月时各时间点空腹胰岛素 (FINS) 水平均有明显下降, 至12个月时, FINS、 1 h-INS、 2 h-INS进一步降低 (均P<0.05)。(3) 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下降、 胰岛素分泌指数 (HOMA-β) 下降、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UCI) 减小, 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 (WBISI)升高 (均P<0.05), 治疗12个月时HOMA-IR继续降低, WBISI继续升高 (均P<0.05); 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 (ΔI30/ ΔG30) 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调整饮食结构、 加强运动的基础上, 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儿童每天服用二甲双胍为期1年, 可减轻体质量,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何娟  刘戈力  刘婷婷  杨箐岩  郑荣秀 《天津医药》2014,42(11):1100-1102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阻断性抗体(TSBAb)在儿童Graves病(GD)、桥本甲状腺炎(HT)诊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 88例治疗时间小于6个月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儿童分为GD 55例(GD组)和HT 33例(HT组),选择同期健康儿童38例(正常组)作为对照。分别用人血清TSAb和TSBAb ELISA试剂盒检测3组血清TSAb、TSBAb的水平,比较3组血清TSAb、TSBAb的差异,并分析血清TSAb、TSBAb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素(TSH)的关系。结果 GD组血清TSAb水平高于HT组和正常组(均P<0.05);HT组血清TSBAb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TSAb与TSBAb无相关性(P>0.05),血清TSAb、TSBAb与FT3、FT4、TSH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TSAb、TSBAb分别与儿童GD、HT的发病密切相关,在GD和HT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脐血中IGF-I和IGFBP-3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放射法测定146名新生儿脐血中IGF-I和IGFBP-3的含量。结果:(1)适于胎龄儿(AGA)脐血中的IGF-I和IGFBP-3的水平均低于大于胎龄儿(LGA)(P<0.001和P<0.05),高于小于胎龄儿(SGA)(P<0.01和P<0.001);(2)男女新生儿脐血中IGF-I和IGFBP-3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出生时身长、体重、双顶径、足长和胎盘重量这5个生长参数均与IGF-I和IGFBP-3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4)AGA、LGA脐血中IGF-I和IGF-BP-3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01),但这种相关性在SGA中不存在(P>0.05)。结论:IGF-I和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为宫内发育迟缓儿生后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