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针(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于其他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黄芪注射液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生产 )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我院从 1998年 11月开始此项研究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 ,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证实 ,分治疗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6 2岁。对照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35~ 73岁 ,平均 6 0岁。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2 ] ,两组间性别、年龄、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经 χ2 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性脑出血随着头颅CT的广泛应用及立体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正逐渐成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重要手段。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采用YL 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均经头颅CT证实为幕上脑出血。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40~ 72岁 ,平均 5 6岁 ,出血量 30~10 0ml,手术至发病时间 6h~ 3d ,各例均伴有高血压病史 3~ 30a ,平均 12a。1 2 方法 采用北京万福特科技公司生产的YL 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依据头颅CT显示出血面积最…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CRP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中CRP阳性率为56%,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大面积脑梗死较一般脑梗死CRP阳性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我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方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根据CT确定血肿最大层面 ,选择穿刺点 ,避开头皮脑膜血管 ,局麻后用手电钻把穿刺针经穿刺点直接插进颅内血肿中心 ,对发病 6h以内抽吸血肿量达 1/ 2或 1/3,6h后抽吸血肿的 2 / 3或更多 ,插入针型血肿器 ,从内注入生理盐水和尿激酶 ,保留 4~ 6h放开引流 ,CT观察血肿清除情况 ,确诊血肿消失即可拔管。2 术后观察与护理脑出血病人脑组织水肿明显 ,再加上手术刺激 ,术后 2 4h内是颅内血肿再发的危险期。术后 1周内为脑水肿的高峰期 ,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发生脑卒中48h即进行康复治疗,与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者有效率95%,后者有效率6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应用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选取 ACI 患者8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2例。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 口服;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 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C、LDL -C、TG 在血浆中的浓度均明显降低,但与辛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浓度下降的水平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改善 ACI 患者的血脂水平,但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刘彦书 《药物与人》2014,(12):16-16
目的:对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80例我院2010.7-2013.7收治的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8例患者单独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作为对照组,42例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吞咽障碍评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0.8)分、92.86%、4.7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吞咽障碍评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1.2)分、68.42%、15.7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