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外伤性拇指缺损重建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祥  丛海波 《中医正骨》2007,19(11):70-72
拇指贡献了手的功能的40%〔1〕。在抓握的功能中,拇指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提供准确和有力的抓握,因为拇指能通过偏离手平面的运动完成它特有的环转和对掌功能。拇指的对掌功能是把人类和其他低级的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多年来,创伤后缺损拇指的功能重建一直是手外科医生重点考虑的问题。这些重建的努力包括从繁琐的带蒂组织的移位直到今天的成熟的显微外科重建。本文将就拇指重建的一般规则和常用的方法作一综述。1拇指缺损重建的目的在决定重建手术之前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拇指的缺损水平,剩余手的情况、职业要求,患者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在临床应用时产生漏诊的原因,希望将其诊断水平提高一个台阶。方法:通过收集并分析我院收治的2013年1月-2013年12月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讨论各种类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漏诊原因。结果:60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等方法最后经确诊都是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结论: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方便迅速,对于阑尾炎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脑梗死多由动脉主干或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闭塞所致,主要采用扩血管、括血化瘀、保护脑细胞等方法治疗,往往遗留后遗症较重,偏瘫侧肢体肌力难以恢复。2003年7月开始,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NGF),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建祥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151-152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0例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美国Bard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20例各类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观察手术方法、手术指征、术后患者自主能力的恢复、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 17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栓通治疗组87例,非脑栓通治疗组86例,观察2组患者脑梗死后90d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患1年内脑梗死的复发情况。结果 90d后脑梗死患者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2组患者的评分值有明显差异,脑栓通治疗组优于非脑栓通治疗组。1年内脑栓通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1.3%,非脑栓通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6.7%,2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脑栓通胶囊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并能降低初次脑梗死后1年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托拉塞米治疗脑水肿及对尿量的影响。方法60例脑水肿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2、3、4天的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脑水肿疗效可靠,能有效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对60组病例进行分组,2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一般性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32例作为观察组,除一般性药物治疗外,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定期上门或电话随访,进行多媒体或发放材料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随访6年.对6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dystonia,PKD)和偏瘫型偏头痛(hemiplegic migraine,HM)均为临床少见疾病,临床误诊率高,国内仅有少量报道,但是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合并偏瘫型偏头痛目前国内尚无报道,现将4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其中1例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同时伴偏瘫型偏头痛病例,资料完整,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76例,其中伴有RBD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不伴有RBD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比较两组运动症状,应用NMSquest量表比较两组非运动症状,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建议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定两组抑郁、焦虑、认知和睡眠障碍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以运动迟缓、姿势障碍为主,对照组患者以震颤和运动迟缓为主,两组临床表现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UPDRS、HAMD、HAMA、MMSE、PDSS和E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紊乱、精神症状、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金森病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通常病程较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紊乱、精神症状、感觉障碍等临床症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