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带锁髓内针与自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带锁髓内针与自锁髓内针已广泛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两种髓内针各有其优缺点。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4年11月采用带锁髓内针与自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128例,现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2.
选择Ficat分期为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0例,依据X线片及CT片将坏死灶分/为前区、后区、全区、中区。30例患者均选择死骨刮除及带血运骨瓣植入术治疗.其中后区8例及中区3例选择死骨刮除植骨并股方肌肌肉血管蒂大粗隆骨瓣植入术治疗。结果平均获随访3.5a,依据王岩氏疗效标准:优25例,良5例。证实CT能明确诊断、显示坏死灶部位及量化分析病变范围.为临床分区提供可靠依据;指导准确选择手术入路及方法。分区手术是Ficat Ⅱ、Ⅲ期患者客观、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膝后交叉韧带翻修重建手术的技术要求复杂,难点在于初次手术失败原因的分析、翻修韧带的选择、骨隧道的处理、内固定器械的选择等.该文就关节镜下膝后交叉韧带翻修重建手术相关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络舒通颗粒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t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初步机制.方法216例接受单侧 TKA 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脉络舒通颗粒、低分子肝素及利伐沙班至术后2周.选择临床症状、凝血及鸡尾酒监测指标、超声探查、肺栓塞(PE)发生率、副作用为对比依据,比较脉络舒通、低分子肝素及利伐沙班预防 TKA 术后 DVT 的疗效.结果3组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脉络舒通组小腿肿痛及皮肤瘀斑发生率最低,纤维蛋白原升幅脉络舒通组与低分子肝素相当,利伐沙班组升幅最小.基于下肢超声及鸡尾酒监测的筛查,脉络疏通与低分子肝素钙组 DVT 发生率均为4.17%(3/72),略高于利伐沙班组2.78%(2/72).各药物干预组及总体 PE 发生率均为1.39%(1/72,3/216),无致命性 PE 发生.结论对于 TKA 术后 DVT 的预防,脉络舒通给药方便,副作用小,疗效安全可靠,能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与物理预防联合应用可以替代传统的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集中于对皮肤坏死、肌腱的修复作用,对半月板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否促进血管向损伤半月板的白区生长及半月板白区愈合。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选择左后肢或右后肢作为实验组,另一条后肢作为对照组,均建立半月板后角损伤模型,实验组关节内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术后1,3,6,12周切除半月板,制作切片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丰富,并且有透明软骨细胞出现。术后3周,实验组的软骨层明显较对照组厚。术后12周,实验组软骨层出现成骨基质和成骨细胞。结果提示术后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了血管的发生,从而促进损伤区的修复;但晚期随血管的长入,促进了软骨内化骨,损伤了已修复的软骨层。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疗前后血清新喋呤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新喋呤水平与鼻咽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抑制法检测了32例健康献血员和42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新喋呤水平,其中24例放射治疗结束以后复查血清新喋呤.结果 初诊鼻咽癌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为(5.20±3.59)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1±0.69)μg/L(P<0.001).放疗后肿瘤消退的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显著下降到(2.93±0.91)μg/L,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复发时血清新喋呤水平则又复上升.结论 鼻咽癌患者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新喋呤可作为鼻咽癌放疗后疗效判断和临床随访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集中于对皮肤坏死、肌腱的修复作用,对半月板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否促进血管向损伤半月板的白区生长及半月板白区愈合.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选择左后肢或右后肢作为实验组,另一条后肢作为对照组,均建立半月板后角损伤模型,实验组关节内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术后1,3,6,12周切除半月板,制作切片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丰富,并且有透明软骨细胞出现.术后3周,实验组的软骨层明显较对照组厚.术后12周,实验组软骨层出现成骨基质和成骨细胞.结果提示术后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了血管的发生,从而促进损伤区的修复;但晚期随血管的长入,促进了软骨内化骨,损伤了已修复的软骨层.  相似文献   
8.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集中于对皮肤坏死、肌腱的修复作用,对半月板的影响研究甚少。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否促进血管向损伤半月板的白区生长及半月板白区愈合。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选择左后肢或右后肢作为实验组,另一条后肢作为对照组,均建立半月板后角损伤模型,实验组关节内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术后1,3,6,12周切除半月板,制作切片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丰富,并且有透明软骨细胞出现。术后3周,实验组的软骨层明显较对照组厚。术后12周,实验组软骨层出现成骨基质和成骨细胞。结果提示术后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了血管的发生,从而促进损伤区的修复;但晚期随血管的长入,促进了软骨内化骨,损伤了已修复的软骨层。  相似文献   
9.
1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重庆维普数据库1989-2008年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合格研究,对文献中使用的中药、方剂进行提取,并进行分析.纳入的合格文献175篇,使用方剂16个,药物94味,1 355次.认为牵正散、防风、川芎等为治疗本病的常用方药,这为临床提炼高效方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