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实验性脑积水分流后脑顺应性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梗阻性脑积水犬模型,观察脑积水分流前、后及阻断分流后脑顺应性的变化。方法:随机将成年健康杂种犬18只分为2组。实验组(12只),向四脑室注入氰基丙烯酸凝胶诱导脑积水,诱导术后第8周,测量实验犬颅内压及其低压(5~15?mmHg)、高压(15~25?mmHg)时的脑顺应性,随后对脑积水犬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第10周再次测量分流后的颅内压和脑顺应性,并阻断分流管;第11周做颅内压和脑顺应性的最后测量。实验前和每次测量前,犬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照组(6只),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MRI证实有10只犬形成脑积水。分流前的颅内压实验组(9.98±1.84)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3.82±1.19)mmHg,P<0.01;分流后颅内压恢复正常(4.28±1.25)mmHg,P>0.05,阻断分流管后很快恢复到分流前状态。高压时的脑顺应性在脑积水分流前、后和阻断分流后3个阶段是逐渐降低的[(0.065±0.008) ml/mmHg,(0.053±0.013) ml/mmHg,(0.032±0.005) ml/mmHg,P<0.05]。结论:犬梗阻性脑积水模型很适合脑积水的病理生理和治疗研究,脑顺应性下降可能是脑积水分流失败后呈急性恶化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HBP)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终生服药。遵医行为指患者求医后需自己实施的治疗措施。为提高患者的遵医率,我们对45名出院后患者进行了社区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立体定位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7例,经CT定位,采用青岛嘉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立体定位器在血肿内置管,对血肿采取无创立体定位穿刺进行液化、引流治疗.结果:血肿内置管准确,误差小于0.3 cm;48 h内71.7%的患者血肿被有效清除,死亡13例,总死亡率占10.2%。结论:无创立体定位穿刺血肿引流术操作简单,定位客观,精确度高,能迅速有效的引流清除血肿,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岩斜区脑膜瘤毗邻脑干、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和诸多颅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治疗这类肿瘤比较困难。作者共收治23例岩斜区脑膜瘤.其中16例,应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效果良好,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垂体瘤的鉴别诊断中.对于发生在蝶鞍区的动脉瘤,每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都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和认识。一般鞍区动脉瘤有破裂出血史者,不易漏诊和误诊,可能漏诊和误诊者多来自前交通动脉瘤,其瘤体向前下方发展,或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向鞍区伸展生长,出现酷似垂体瘤样进行性视力、视野障碍。CT和MR普通扫描显示类似垂体腺瘤表现,且未发生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急性脑积水病理生理学和治疗措施有效性的研究,2004年4~6月,我们通过手术注入氰基丙烯酸脂凝胶闭塞大脑水管后部、第四脑室诱导建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成年狗的模型。这种模型的特征是阻塞病灶大小为同一尺寸,并可在一系列动物中重复。另外,狗脑的大小能允许使用已规定的适用于患者的治疗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8.
9.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9/5,属少见复杂颅内动脉瘤。因动脉瘤位置深在,周围结构复杂,故其手术显露和操作均较困难。1990~2003年,我们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基底动脉分又部动脉瘤患者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的手术操作、分流效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4例,男4例,女10例,全部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经MRI证实为颈段或颈胸段脊髓空洞症,11例患者行枕下减压+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3例患者4次行单纯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全部患者随访6~50个月,定期复查MRI,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空洞变化.结果 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9例;良(临床症状稳定)4例;差(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1例,临床有效率(优+良)92.8%.术后MRI复查空洞缩小80%至完全消失11例,空洞缩小50%~80%2例,空洞缩小50%以下1例.全部患者均未发生分流并发症.结论 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可以在一个体位下完成,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有效率和空洞缩小率高,是一种理想的空洞分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