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能够清楚显示颅脑缺氧缺血后引起的脑实质改变,病变累及范围及程度,以及颅内出血、畸形等。结论运用CT检查技术,能够明显提高临床对HIE诊断的准确率,并对脑水肿、梗死及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及类型都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HIE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对多发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EEG、BEAM与影像学对比分析。结果:EEG异常率58.8%,BEAM异常率90.2%,两组异常率有明显差异。结论:BEAM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符合率较高,图像直观,既可定量,又可定位,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何明  张宗权  刘克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5):690-691,69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以提高放射科医生对其认识。方法对28例经临床证实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28例患者共检出憩室33个,位于十二指肠降段28个,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5个。典型的十二指肠憩室在CT上表现为胰头右后方紧贴降段内侧壁的大小不一、圆形或类圆形囊袋影,21个囊内表现为气-液平面,8个囊内表现为混杂密度影,4个囊内仅为气体密度影;检查前服用阳性对比剂者均能见阳性对比剂进入憩室,其中囊壁增厚伴边缘模糊2例,并发胆总管扩张7例,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结石3例,急性胰腺炎1例,胆囊炎2例。结论 MSCT扫描对十二指肠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能及时发现胆、胰疾病及其并发症,对判断二者的临床关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放射科医生应重视并提高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的CT影像特征,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认识,减少术前误诊.方法 对13例经病理学证实为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局灶型9例,其中胸部4例(肺内2例,纵隔2例),腹部5例(腹腔1例、腹膜后4例);9例局灶型术后病理均为透明血管型.多中心型4例,分布于肺、腋窝及腹股沟.术后病理结果:透明血管型10例、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所有病例CT平扫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或结节,境界清楚,2例局灶型肿块内见斑点状、分支状钙化灶;增强扫描9例局灶型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有减低,但呈持续强化,3例局灶型肿块周围见散在增大的淋巴结,病理证实为反应性淋巴结炎.4例多中心型表现无明显特征性,2例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轻-中度强化,1例延迟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结论 局灶型Castleman病以透明血管型多见,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有减退,但呈持续强化,可伴有钙化及卫星灶;但多中心型Castleman病CT相对无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VCT)扫描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在环枢椎骨折和/或脱位中的应用,探讨三维影像(3D)和二维影像(2D)在诊断环枢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有环枢椎骨折和/或环枢关节脱位的32例外伤患者使用VCT容积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并对3D和2D图像进行对比。结果3D图像光滑、细腻、逼真,清楚显示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范围、位置、类型、折块移位情况及与周围骨骼的解剖关系,对骨折显示立体直观,能清楚显示骨折、脱位的畸形表现等空间关系。2D影像对细小骨折显示较好,且可同时显示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及脊髓损伤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可获得高质量3D图像,3D图像在空间信息方面明显优于2D图像,3D图像显示对临床处理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但2D图像是3D图像重建的基础,两者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缺点,两者互相结合是诊断环枢椎骨折及脱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即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在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64层螺旋CT对52例颌面部损伤患者采用容积扫描,进行MPR、MIP及VR图像重组,观察骨折细节,并与二维CT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重组图像可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细节及空间解剖关系.二维图像对细小骨折显示较好,且可同时显示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改变情况.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复杂颌面部骨折的有效手段,二维图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基础,两者结合应用是颌面部多发、复杂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即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在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对52例颌面部损伤患者采用容积扫描,进行MPR、MIP及VR图像重组,观察骨折细节,并与二维CT图像进行对比。结果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重组图像可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细节及空间解剖关系。二维图像对细小骨折显示较好,且可同时显示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改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复杂颌面部骨折的有效手段,二维图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基础,两者结合应用是颌面部多发、复杂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分泌物的检测方法及治疗方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芹  刘克平  叶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43-2544
目的:探讨BV Blue快速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BV Blue快速诊断试验与常规检查BV的Amsel金标准法以及4种给药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效果。方法:采用BV Blue快速诊断试验和Amsel金标准法对324份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检测,并将196例阳性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A组保妇康栓、B组双唑泰栓、C组环丙沙星栓和D组裸花紫珠栓治疗后进行分析。结果:采用BV Blue法检测阳性率为31.2%,Amsel法检测阳性率为29.4%,两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方案疗效最好,且复发率低。结论:BV Blue法快速检测为一种较好的BV诊断方法,其简便有效,适宜临床推广使用;保妇康栓不仅疗效好,复发率低,副作用小,还解决了临床上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小儿散发性脑炎脑电图61例分析刘克平,崔晓迎(临沂地区中医院)关键词脑炎;脑电描记术;儿童我院自1988年以来,对61例小儿散发性脑炎进行脑电图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1例,女24例,年龄为1~12岁,8~12岁占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