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严重胸部外伤并发ARDS的临床特点及救治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18例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原发病、临床特征、人工气道的建立、使用呼吸机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18例ARDS患者除1例因胸部挤压伤严重,重度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创伤的严重程度、休克、感染、急性肺损伤是并发ARDS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气管插管或切开,尽早使用机械通气,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抗感染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恢复椎体高度以及缓解疼痛方面的疗效.方法 对12例19个压缩性骨折椎体进行治疗后,对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4、12周记录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在术后X线检查中对椎体高度恢复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的平均术前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9.3,但在术后改善至5.4.在术后4、12周,平均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5.1、5.9.所有患者在24 h内恢复日常活动.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以椎体前部和中部明显.结论 在疼痛缓解和恢复椎体高度方面,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4.
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单枚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这种固定方法的优势.方法 10例齿状突骨折均为车祸致头颈联合损伤,骨折位于齿状突基底且移位明显,均伴有神经刺激症状.经颅骨牵引复位后,在C型臂透视监测下施行1枚3.5mm空心钛螺钉固定.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3~24月的随访,平均9月.1枚3.5mm齿状突螺钉固定可靠,齿状突骨折愈合,术后神经刺激症状消失,且便于护理.结论 单枚3.5 mm空心钛螺钉固定术更适用于国人Ⅱ、Ⅲ型(Anderson分型)齿状突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少、恢复快、固定可靠,便于护理及最大限度保留颈椎正常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提高ARDS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对8例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原发病、临床特征、人工气道的建立、使用呼吸机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例ARDS患者除1例因胸部挤压伤严重、重度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创伤的严重程度、休克、感染、急性肺损伤是并发ARDS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气管插管或切开,尽早使用机械通气,及时有效地抗休克、抗感染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Scheuermann病是Scheuermann于1920年首先提出,其并发神经功能损害在1969年报道[1],腰椎非典型Scheuermann病可引起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病和神经根病[2]。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9月~2008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非典型Scheuermann病所致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探讨非典型Scheuermann病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3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合并有非典型Scheuermann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3~39岁,平均33.6岁。(L2/3)2个间隙,(L4/5)8个间隙,(L5S1)4个间隙。其中7名患者单纯采用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4例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间盘切除、CAGE植入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1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62.35±8.43分改善至21.46±7.98分。并获得较好的植骨融合,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出现并发症2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临床通过后路减压间盘切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非典型Scheuermann病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围手术期对2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阶段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健康指导、术后早期活动、引流管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康复训练等,循序渐进,直至患者能负重行走.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置换关节全部存活,膝关节活动度均达到要求,并可负重行走,能够满足患者日常生活的需要.结论 做好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患者(106膝)行TKA,均采用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进行置换,使用骨水泥固定,不置换髌骨。记录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的膝关节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评分由术前的22~54(36.42±5.64)分提高至81~93(83.60±7.34)分,P0.0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54°~85°(64.2°±5.1°)提高至102°~120°(106.9°±5.1°),P0.05。X线检查未发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用于TKA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Muller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手术要点、适应证、材料和方法。方法2006年1月~2()()8年12月,应用Muller髋关节置换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无菌性股骨头坏死25例,其中双侧股骨头坏死1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3岁胡6岁,平均年龄67.3岁。结果随访时间2个月~24个月,平均8.2个月。25例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步态正常,均恢复术前水平,效果满意。结论应用Muller髋关节置换技术可以达到切口小、不损伤肌肉、出血少、关节稳定性好、早下地、功能恢复快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