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瘘对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85例,其中行预防性造瘘26例,未造瘘59例,分别于术后(造瘘组为造瘘回纳术后)3、6个月及1年时采用LARS评分量表评估其肛门功能,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3、6个月时,造瘘组患者LARS量表评分均高于未造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瘘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短期内有利于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且远期对肛门功能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全结肠系膜切除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结肠系膜切除(42例)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46例)的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全结肠系膜切除在淋巴结清扫、减少术中出血以及输尿管和自主神经的保护等方面的优势。结果全结肠系膜切除组的术中出血、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在淋巴结清扫、输尿管保护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全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自主神经保护方面较传统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有明显优势,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李森娟  沈桂鑫  凌怡庭  邱敏  曹晨曦  陆忠烈 《浙江医学》2017,39(20):1809-1810,1812
目的探讨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序列增强MRI扫描及MRI造影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MRI平扫+LAVA序列增强扫描(MRI-LAVA增强组)30例和行MRI平扫+造影扫描(MRI造影组)30例。以手术结果为对照标准,统计分析不同扫描序列对肛瘘内口及支管检出的准确率。结果MRI-LAVA增强组发现肛瘘内口54个、支管62个、外口45个,术中发现肛瘘内口59个、支管69个、外口45个,与手术结果相比较,准确率分别为91.5%、89.9%、100%。MRI造影组发现肛瘘内口48个、支管55个、外口42个,术中发现肛瘘内口57个、支管69个、外口42个,与手术结果相比较,准确率分别为84.2%、79.7%、100%。以手术结果为标准,MRI-LAVA增强组与MRI造影组肛瘘内口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1.5%和84.2%,支管显示率89.9%和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创口平均愈合时间MRI-LAVA增强组为(122.3±6.3)d,MRI造影组为(115.8±6.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再手术率、1年后的复发率MRI-LAVA增强组(6.7%、3.3%)均较MRI造影组(26.7%、1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A序列增强MRI扫描对显示复杂性肛瘘内口、支管及累及范围优于MRI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药物行肛周局部浸润麻醉在混合痔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行局部浸润麻醉的混合痔切除术350例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混合液组(B组),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混合液行局部麻醉。结果:两组麻醉药的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B组(P0.05或P0.01),术后第2、4、6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用罗哌卡因行肛周局部浸润麻醉在混合痔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可靠,术后镇痛作用好,术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姚飞  凌怡庭  陈振伟  邱敏  沈桂鑫  胡毕文  李森娟  曹晨曦 《浙江医学》2020,42(19):2097-2098,2101
目的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与肛瘘术后创面愈合速度的相关性以及重组人EG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9例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难愈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采集患者创面渗出液测定创面EGF水平,使用数码相机对患者创面进行拍照,经PHOTOSHOPCS软件处理后测定创面愈合速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肛瘘术后第4周患者创面仍未完全愈合28例,为慢愈合组;剩余51例为一般愈合组。对慢愈合组患者予以重组人EGF喷涂创面(睡前1次/d),观察治疗前后创面愈合速度变化。结果患者肛瘘术后第1~4周创面EGF水平与创面愈合速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慢愈合组创面EGF水平及愈合速度均低于一般愈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重组人EGF喷涂后,慢愈合组患者第5~6周创面愈合速度较前4周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术后创面EGF水平与愈合速度呈正相关;涂抹重组人EGF能加快创面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凌怡庭  曹晨曦  李森娟 《浙江医学》2013,(24):2197-2198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粪便重量和次数减少。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和生活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便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北京、天津、西安等地60岁以上人群中功能性便秘发生率高达15%~20%[1]。该病病程长,患者痛苦大,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或者生物反馈治疗[2]。但药物治疗远期效果不佳,易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尽管生物反馈治疗效果较理想,但需要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费用高,患者在家中以及基层医院无法治疗,费事、费力。近年来,我院利用生物反馈治疗的原理,试制简易排便训练器对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梅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奥沙拉秦胶囊0.5g/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乌梅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Hgb)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8.
凌怡庭  邱敏  陈振伟  沈桂鑫  姚飞  李森娟  曹晨曦 《浙江医学》2020,42(13):1417-1419,1423
目的观察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1至1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住院诊断为环状混合痔(Ⅳ度)且择期行痔切除术的13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传统痔切除术76例(传统组),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术63例(重建组)。观察重建组皮瓣存活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口疼痛、创面水肿、肛门狭窄及临床疗效评分,术后肛周瘢痕面积比及完全愈合时间,直肠测压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重建组患者肛管重建后皮瓣存活率为76.1%,术后创口疼痛、创面水肿、肛门狭窄、临床疗效评分以及术后肛周瘢痕比、完全愈合时间、直肠顺应性均优于传统组(均P<0.05);两组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收缩压、主动收缩压以及术后感染、出血、肛周异物感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环状混合痔采用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患者术后创口疼痛、创面水肿、瘢痕形成等明显减轻,完全愈合时间缩短,直肠顺应性较好,且手术相关并发症未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口切开隧道式切除结合垫棉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对口切开隧道式切除结合垫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复杂性肛瘘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及肛门功能改变等。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术后症状(疼痛、渗液等)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1.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8d(P<0.01)。治疗组在术后、痊愈时、6个月随访时的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切开隧道式切除结合垫棉法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