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人及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表达增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及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皮下注射CCl4后1、4、8周收集肝组织标本;44例人肝组织,其中包括12例正常肝组织、3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TGF的表达及分布。结果CTGF主要表达于大鼠肝星状细胞及肝细胞胞质中。注射CCl4后,大鼠肝组织中CTGF呈时间依赖性表达增强(P<0.01或P<0.05)。CTGF在人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与大鼠相类似,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CTGF作为一种促纤维化因子,其过表达可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梁增文  张国  农兵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11-1413,1418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300g,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 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后1、4、8周处理动物,采用免疫组化、RT-PCR、W estern b lot等方法对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W estern b lot结果显示,CC l4注射诱导后,大鼠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且CC l4注射1、4、8周组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强度呈明显递增趋势。CTGF主要表达于肝星状细胞胞质中。RT-PCR检测结果显示CTGF 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质水平的改变相一致。结论:CTGF作为一种致纤维化因子,其过表达促进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从而促进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患者黄某,男性,19岁,因自幼双眼视力不好于1985年4月来我院眼科就诊。否认双眼有外伤及红痛怕光流泪等病史。平素健康,未患过其他传染性疾病,父母健在,非近亲结婚,患者者足月顺产,妊期母亲无特殊疾病,兄弟四人,无类似疾病。体检:个子稍矮小,无力型,身高149cm,体重42kg,营养中下,9岁进小学读书。心肺、腹部及四肢检查未发现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对腹腔占位病灶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05~2011-06因腹腔占位行EUS-FNA的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EUS-FNS病理的阳性率及EUS-FNA与手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 19例患者穿刺病理结果,腺癌11例,假性乳头状瘤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T)1例,炎性改变6例,穿刺检查阳性率为68.4%。其中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与穿刺标本病理或细胞学结果符合6例,符合率为86.0%。本组19例患者EUS-FNA术后无出血、穿孔、感染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EUS-FNA是一项准确而安全有效的技术,对腹腔占位病灶尤其是胰腺肿瘤的定性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SD治疗的29例胃底黏膜下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疗效。结果接受ESD治疗的29例患者中,术中出血较多者2例,最大出血量约20 mL,术中发生穿孔4例。29例胃底黏膜下病变均完全切除,无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0.1±29.3)min,术后住院时间(5.3±1.2)d。术后病理诊断25例为胃肠道间质瘤、4例平滑肌瘤。所有患者经随访4周,无特殊并发症,3个月后复查胃镜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 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物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溃疡愈合与Caspase3及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溃疡愈合前后胃黏膜组织中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溃疡愈合后胃黏膜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减弱,与愈合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此同时,溃疡愈合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与愈合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spase3过表达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导致胃溃疡发生,并影响其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RCP在左右肝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左右肝管结石患者(n=48),根据病情特点,在ERCP术中依次采用取石网篮直接取石法、带导丝取石网篮取石法、胆道取石球囊取石法、胆道取石球囊吸引法进行左右肝管取石术.结果:左右肝管结石48例的ERCP取石成功42例,成功率为87.5%.其中取石网篮直接取石48例,成功19例;带导丝取石网篮取石29例,成功11例;胆道取石球囊取石18例,成功6例;胆道取石球囊负压吸引取石12例,成功6例.结论:ERCP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左右肝管结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在人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RK1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对2001-01~2003-1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诊断明确的44例病理存档标本(其中包括12例正常肝组织、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织)中ERK1的表达及分布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RK1主要表达于肝星状细胞(HSC)中。正常肝组织中,仅在汇管区少量非实质细胞中见ERK1弱阳性表达。在纤维化肝组织中,ERK1表达水平明显增强,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RK激活促进了HSC活化增殖,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老年病人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运啸  农兵  梁列新  覃江 《微创医学》2009,4(6):619-62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121例次老年病人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次ERCP检查及(或)治疗的病例中,胆总管结石79例次占65.29%,其中48例次为单发结石,31例次为多发结石;胆总管良性狭窄19例占15.70%,恶性肿瘤8例占6.61%,胆总管扩张4例占3.31%,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占2.58%,支架取出3例占2.58%,先天囊肿2例占1.66%,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胰腺炎和乳头病变待查各1例共占2.58%。ERCP成功110例次,成功率为90.91%,一次胆总管取石成功率79.75%,多次取石成功率91.14%,转外科取石3例。并发症发生18例次,发生率为14.88%,其中急性胰腺炎7例次,发生率为5.79%;胆管炎6例次,发生率为4.96%;高淀粉酶血症3例次,发生率为2.48%;术后乳头切口大出血1例,发生率为0.83%;肠穿孔1例次,发生率为0.83%。结论ERCP对老年胆胰疾病患者的诊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具有一定风险,需要积极防范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