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4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隐神经交腿随意皮瓣修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报道用带隐神经的小腿内侧带蒂随意皮瓣修复对侧足底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健侧小腿内侧隐神经走行区设计皮瓣,将隐神经保留在皮瓣中央,根据患足创面大小切取皮瓣,带深筋膜,蒂保留在胫前侧,将皮瓣缝合于患足的创面,皮瓣中的隐神经与患足足底内侧皮神经吻合,双下肢固定3周后断蒂。1997~2001年,临床应用13例。结果 用该皮瓣修复13例足底皮肤缺损均获得成功,皮瓣外形良好,术后6~12个月恢复感觉,无再破溃发生。结论 带隐神经交腿随意皮瓣切取简单,厚薄适度,不损伤知名血管,术后带感觉神经可恢复皮瓣的感觉,有效防止皮瓣再破溃。是修复足底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大鼠自体肌肉内颈置硅胶棒后形成结缔组织管,观察将其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于腹主动脉后的组织结构变化.方法 取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4,6个月移植组,先在腹壁肌肉内埋植直径0.2cm,长1.5cm硅胶棒,6周后将硅胶棒周围形成的结缔组织管状物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于大鼠腹主动脉,在移植术后2,4,6个月分别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光镜,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替代物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月骨无菌性坏死采用X线片等手段进行早期和晚期诊断,并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桡骨瓣移位术,替代坏死破裂的月骨。结果 临床应用8例,术后随访3—9个月,愈合时间3—5个月,腕关节疼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桡骨瓣移位术能够重建月骨血运,促使月骨自身恢复。该手术操作简便,为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易获得的化学药物建立大鼠四肢畸形发生率稳定、畸形类型特异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抗肿瘤类致畸药物白消安作为受试物,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的胎仔畸形率、畸形类型及特征。结果在大鼠受孕第12天(GD12),一次经口给予白消安25mg/kg时,胎仔畸形类型主要为肢体畸形。肢体畸形率以活胎计为37.9%(33/87),以窝计为61.5%(8/13)。畸形类型常见于多指(趾)和缺指(趾),掌跖骨缺失和骨化不全发生率也较高。此外,还发生胫骨缺失和骨化不全,在观察大体形态时所见的短肢是由胫腓骨缺失和发育不全所致。四肢畸形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存在着不对称性,后肢较前肢出现率高,缺指(趾)畸形较其他畸形出现率高。结论成功建立大鼠肢体畸形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分析研究肢体发育畸形的分子机制和潜在原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发生经过:某村为黎族村寨,封建迷信思想浓厚。村里发生2例摔死病人后,便组织起驱鬼去邪的迷信活动。即日下午,有一小学生突然“昏倒”,顿刻鬼神抓人的恐怖气氛加剧,半小时内相继发生9例“昏倒”病人,医院疑似食物中毒,当晚至次日上午还有8例症状相似的轻症病人就诊。二、流行病学调查:17例患者年龄在11~45岁,其中12例为小学生,患者均有气促、心慌、胸闷。肢体麻木、恶心。“昏倒”病人入院时意识清醒,表情淡漠、疲乏、发病时有视力模糊、意识膝跳、无抽搐,无病理征。、协常规、脑脊液无阳性发现。经镇静、解症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皮肤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对全身皮肤血管区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全身皮肤穿支血管的位置、数量、口径、穿支蒂的长度、类型、来源血管以及穿支所供应皮肤的面积,为穿支皮瓣提供血管解剖基础。方法:选用10具新鲜尸体,采用改良氧化铅一明胶灌注技术进行动脉灌注。将每个口径大于0.5mm的穿支血管进行解剖并记录。拍摄X线片以显示皮肤内血管的形态和分布。定量数据分析包括全身各部位的穿支血管的数量、口径、类型及其供应区域的面积。结果:发现全身128支起源血管发出440支穿支供应皮肤。其中肌皮穿支与肌间隔穿支之比为3:2。穿支平均直径为0.7mm。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如下:①躯干皮肤的血供主要来自肌皮穿支,这些穿支在皮肤内的走行距离和分布范围大于肢体皮肤的穿支。②肢体皮肤的血供主要来自肌间隙穿支血管,主要分布在深筋膜表面,皮神经和浅静脉周围穿支之间形成链式血管吻合。③单位面积的穿支数量与皮肤的移动程度成反比,穿支的口径大小和穿支在皮肤内走行距离与皮肤移动度成正比,与穿支的供应面积成正比。结论:本研究提供详细的皮肤穿支血管解剖数据,为临床设计应用穿支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皮肤扩张器形式的皮肤移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减少体表手术痕迹的残留 ,改善外观修复效果 ,提供一种临床应用方法。方法 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与传统的皮肤移植技术相结合 ,形成邻近皮瓣、带蒂皮瓣、岛状皮瓣、游离皮瓣以及大面积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及器官再造。结果 使传统的皮肤移植技术在体表留有 3处手术痕迹 ,变成 2处均为线形痕迹 ,对修复区和供皮瓣区均提供皮瓣修复 ,明显提高了修复效果。也为临床提供了大面积全厚皮片移植的一种方法。结论 此种皮肤移植技术是目前最好的及最为简单易行的皮肤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8.
耳后皮瓣血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的血管联系,以确定带不同血管蒂的耳后皮瓣的血供范围和皮瓣设计。方法:8具新鲜成人尸体经双侧颈总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液。掀起全层头皮和面部皮肤,将其展平摄X光片。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存在两种类型的血管吻合:一种是耳后区直接吻合,即在耳廓后面上方皮肤内可见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发出的耳支之间存在直接吻合;另一种是头皮区网状吻合,即在耳上方头皮内可见来自颞浅动脉顶支和耳后动脉终末支之间的网状吻合。结论:本文结果有助于外科医生了解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的血管联系,对耳后皮瓣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隆乳术是最常施行的美容外科手术之一,据报道2006年美国有329396例女性接受隆乳手术,人数还有呈持续增长趋势,日益受到欢迎。但自1992年以来大量研究考证了隆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现近年有关隆乳者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隆乳似乎与自杀有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用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的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复合构成组织工程性肌骨瓣的方法,为修复骨缺损奠定基础.方法 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1月,将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髂后上棘抽取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与HA/TCP结合培养2周,通过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体外细胞生长情况.将复合物埋入兔的背阔肌下构成组织工程性肌骨瓣.术后6周进行大体解剖观察,HE染色,研究组织工程性肌骨瓣的生长情况.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均有成骨细胞生长,有良好的增殖活动性和稳定细胞表型,材料中心区未见细胞生长,植入体内6周后取材见内植物有新骨形成,多位于内植物表面,可见成骨细胞、骨细胞、髓腔样结构、板层样骨基质等正常骨组织结构.结论 骨髓来源的成骨细胞可用作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与HA/TCP结合构建出组织工程性肌骨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