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比较巴曲亭不同途径给药对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10min于静脉输液管滴壶内加入1u/mL的巴曲亭生理盐水溶液2mL(静脉给药组);取活检前2~5min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入相同浓度巴曲亭生理盐水溶液2mL(局部给药组)。取活检后观察两组患者伤口出血情况,记录活检后至出血的间隔时间及出血程度。结果静脉给药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后至出血的间隔时间为(3.45±1.19)s(n=42)较局部给药组的(1.71±0.91)s(n=57)明显延长(P<0.05);出血也较局部给药明显降低(P<0.05)。结论静脉给药较局部给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镜检查在气管和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支气管镜检查在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Olympus电子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经病理学或抗酸染色证实为气管、支气管结核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支气管镜检查资料。结果临床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72.7%)和间断性咯血(34.7%),缺乏典型的结核中毒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以肺内片状阴影(31.0%)和肺不张(24.1%)多见,影像学无明显异常者占16.7%。气管镜下表现为肉芽增殖型 (36.1%)、炎症浸润型(31.0%)、溃疡坏死型(24.1%)、瘢痕狭窄型(8.8%)。病变部位左肺 (56.2%)多于右肺(37.6%),左主支气管受累比例最大(26.9%),病变遍及所有叶、段支气管。 216例中经病理学诊断178例(82.4%),毛刷涂片抗酸染色细菌学诊断68例(31.5%)。结论气管、支气管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不重视支气管镜检查是误诊主要原因。支气管镜检查是气管、支气管结核最可靠和最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支气管结核是肺结核的严重并发症,是致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常常出现瘢痕性愈合导致支气管狭窄、肺不张和继发性肺炎。近年来,支气管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些肺不张开始时怀疑是肺癌导致的,后经支气管镜证实是支气管结核。支气管镜的诊断和治疗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内病变。但是,目前除了一些病例报告,只有少量的关于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和镜下特征的报道数据,这促使我们回顾了我科近几年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治经验,并对125例支  相似文献   
4.
1926年,物理学家William Bovie和神经外科专家Harry Cushing共同研制出世界上第1台高频电刀应用于临床,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高频电流的发生最初是利用活化间歇放电作为高频振荡源,后来经历了大功率电子管、大功率晶体管、大功率MOS管的发展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已实现了对各种功能下功率波形、电压、电流的自动调节,各种安全指标的监测,程序化控制以及故障的检测,因而大大提高了高频电设备本身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简化了医师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在各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的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根据镜下所见病变类型不同分别实施局部病变多点注射药物(异烟肼、链霉素、激素等)、局部病灶毁损术(微波、激光、高频电刀等)和高压球囊扩张术等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显效47例(61.8%),有效25例(32.9%),总有效率为94.7%。无效4例。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介入对各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进行局部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加快病灶吸收,避免形成气道狭窄及其相关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少见,病人易接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颗粒酶B促进组织炎症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但其在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中是否发挥作用还不清楚,本文对在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中颗粒酶B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方法第一步构建经气管滴注PM2.5混悬液诱导大鼠肺部炎症的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为PBS组、PM2.5(2 mg/kg)组、PM2.5(6 mg/kg)组、PM2.5(18 mg/kg)组。通过设置PM2.5滴注剂量梯度,检测不同PM2.5暴露剂量下大鼠肺组织颗粒酶B表达、病理和炎症评分,以探讨颗粒酶B表达水平与肺部炎症严重程度间有无相关性。第二步通过阻断颗粒酶B,探究在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中颗粒酶B是否发挥促进作用。第三步通过阻断IL-18,探究在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中颗粒酶B是否通过IL-18发挥作用。 结果随着PM2.5滴注剂量升高,肺组织颗粒酶B表达增加,肺组织病理切片炎症细胞浸润和肺水肿程度加重,炎症评分增加,PM2.5促进了肺组织颗粒酶B表达和肺部炎症;阻断颗粒酶B抑制了IL-18表达和NF-κB磷酸化,改善了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阻断IL-18抑制了NF-κB磷酸化,改善了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 结论PM2.5通过上调颗粒酶B促进IL-18表达加重肺部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经支气管镜激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Lyons首先发现微波波段的光子.1958年,美国学者将这种自然界中没有的光称为激光.激光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等特有的光学特性.到目前为止,临床上使用的激光医疗设备已在不同的学科有几十个品种,包含了自紫外-可见光-红外的各种波长,包含了连续、脉冲、巨脉冲、超脉冲等各种输出方式.至20世纪80年代,CO2激光、全蒸汽激光、钛激光、铒激光、钬激光、准分子激光等新型激光器纷纷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病种达数百种,对有些疾病,激光治疗已被列入首选方法[1].  相似文献   
8.
9.
良好而科学的临床决策取决于众多因素,但医患互信,乃至医患心灵交融将给医患双方以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在战胜疾病的过程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科学临床决策的灵魂,没有医患充分互信将使得临床科学决策变成一句空话,甚至不可能。互相猜疑的医患关系不但扰乱疾病诊断与治疗,还将阻碍医学的发展,带给患者极大的损失与痛苦。推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学发展需要,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更是患者所期盼的,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12~2004-12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治疗的23 6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结果 23682例患者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75例,死亡3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3‰,死亡率为0.13‰.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为喉、气管、支气管痉挛68例(2.87‰)、大出血37例(1.56‰)、心律失常24例(1.01‰),其他依次为继发性肺部感染16例(0.67‰)、气道梗阻8例(0.34‰)、食管-气管瘘5例(0.21‰)、气胸4例(0.17‰)、肿瘤气管内种植转移4例(0.17‰),结核播散、气管穿孔和死亡各3例(0.13‰).结论随着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增加趋势,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提高操作技术是减少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