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镇平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给予观察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78.00%)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GF-β1、IL-17、IL-8、IL-6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Hp根除率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Hp根除率高,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集的100例结直肠癌术后组织(病灶组)、50例符合标准的为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类型、病灶直径患者中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探讨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的关系。结果病灶组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阳性表达率56.00%、78.00%均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的5.00%、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pearman R=0.502,P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在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HSPB1蛋白在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表达上调,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康胶囊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53例。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胃康胶囊,1.2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主观腹痛程度进行评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3%,组间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以治疗组VAS评分降低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7、IL-1β、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IL-17、IL-1β、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EGF、VEGF、TG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治疗组EGF、VEGF、TGF-α水平升高的更明显(P<0.05)。结论胃康胶囊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可提高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腹痛程度,降低炎症因子,促进溃疡面愈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柯萨奇病毒B3病毒性心肌炎(CVB3-VM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我院CVB3-VMC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以左卡尼汀,研究组予以黄芪注射液配合左卡尼汀,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对胰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收集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表达水平。以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为研究对象,细胞转染PDCD4过表达载体(pIRES2-PDCD4组)、空载体(pIRES2组),同时以只加入转染试剂的细胞为未转染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表达水平。细胞经放射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连环蛋白、Wnt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c-myc、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4.869、9.208,P<0.05)。pIRES2-PDCD4组细胞中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t=9.074、18.927,P<0.05)。照射处理后,pIRES2-PDCD4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t=3.670、4.086,P<0.05),而细胞中β-连环蛋白、c-myc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t=9.242、17.644,P<0.05)。pIRES2-PDCD4组放射敏感性高于未转染组,增敏比为1.843。结论 PDCD4能够增加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抑制FOXD1基因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FOX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行梯度剂量(0、2、4、6 Gy)X射线照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OXD1的表达。将siRNA阴性对照和FOXD1 siRNA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中,分别记为si-NC组和si-FOXD1组,经4 Gy的X射线照射处理后记为si-NC+4 Gy组和si-FOXD1+4 Gy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OXD1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TECT DNA-PK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DNA-PK活性,将转染的结直肠癌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移植瘤模型,进行射线照射后,检测各组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变化。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FOX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t=5.579、4.816,P<0.05),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CM460相比,结直肠癌细胞株中FOXD1 mRNA(t=5.85~17.62,P<0.05)和蛋白(t=9.04~11.42,P<0.05)表达均显著升高。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FOXD1的表达量随着放射剂量增加而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44.15,P<0.05)。转染si-FOXD1能够有效地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中FOXD1的表达(t=10.51,P<0.05),FOXD1敲低后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活性(t=10.41,P<0.05),提高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为1.797,降低放射诱导的DNA-PK的活性(t=6.20,P<0.05)。抑制FOXD1的表达经射线照射后,裸鼠种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t=11.29、3.69,P<0.05)。结论 抑制FOXD1基因的表达能够提高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抑制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可为改善放射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潜在的靶向基因。  相似文献   
7.
8.
氩离子电凝高频组合电刀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手术内能减少出血量,制止难以控制的渗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伤口交叉感染的氩离子高频组合电力的主要功能及总体结构,并对系统中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特别介绿了为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采用微机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和开腹胆总管取石术取石的疗效及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 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50例,随机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ERCP+EST组行ERCP下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OCT组行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OCT) 。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和住院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2周和6周的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果:ERCP+EST组取石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行OCT组(P<0.05),手术费用显著高于OCT组(P<0.05);围术期高淀粉酶血症明显高于OCT组(P<0.05);ERCP+EST组术后2周生活质量总评分达到(118.12±14.90)分,较术前增加18.32分,显著高于OCT组 (P<0.05);术后6周生活质量总评分达到(125.75±11.42)分, 较术前增加25.972分,达到正常值水平,显著高于OCT组 (P<0.05)。 结论:ERCP下行EST胆总管取石术,较传统开腹取石手术出血量少、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生存质量高,胆总管取石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的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胃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收集的90例胃癌粘膜组织(胃癌组)、45例符合标准的为胃癌癌旁组织(癌旁组),采用Western-blot检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中BRMS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RMS1蛋白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38.89%低于癌旁组的80.00%(P<0.05);胃癌组的BRMS1蛋白相对表达强度显著的低于癌旁组(P<0.05);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及浆膜、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Ⅲ期+Ⅳ期)、及浆膜、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05);BRMS1蛋白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病灶直径的胃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RMS1蛋白表达下调,并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