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基于“治未病”学说,以雷公藤多苷致卵巢功能损伤建立大鼠模型,通过对前、后期干预时机的对比研究,探索最佳用药时机,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有正常动情周期SD雌性SPF级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前、后期干预模型组,前、后期干预补佳乐组,前、后期干预中药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分别于上午9时及下午3时灌服3mL生理盐水,连续30天;早期干预模型组上午9时灌服GTW,下午3时灌服生理盐水;早期干预用药组上午9时灌服GTW,下午3时灌服减味寿胎丸或戊酸雌二醇,均连续30天。后期干预模型组在定时连续灌服GTW30天后,改予3mL生理盐水,晚期干预用药组改予减味寿胎丸或戊酸雌二醇,均连续30天,共60天。结果:前期干预中药组可使约半数大鼠动情周期恢复;可使FSH、FSH/LH明显降低,E2、AMH、INHB水平明显升高;可使卵巢指数明显升高;后期干预组,未见明显性激素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论:减味寿胎丸前期干预拮抗修复药源性卵巢功能损伤显效,后期干预无效。  相似文献   
2.
罗颂平教授治疗妇科病造诣精深,活用古方,又不囿于古方,临床善用寿胎丸治疗妇科不同病证,每有良效.通过介绍其运用寿胎丸方治疗复发性流产及多囊卵巢综合症并原发不孕,并附临床验案两则,以阐述其临证思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总结罗颂平治疗妊娠病经验及特色,包括①安胎首重调肝肾;②固护后天养先天;③治病求本调阴阳;④慢性病有方有守;⑤灵活变通喜药对;⑥衷中参西求实效.并附典型医案1则,介绍其治疗妊娠疾病临证思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罗颂平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罗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30年,对经、带、孕、产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临证思路与方法独具特色,尤其对反复自然流产、不孕症等妇科疑难病症的治疗研究有较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不孕不育症发病率的增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 F-ET)技术在不孕症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人们为了提高移植术后的妊娠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已经在改良超排卵方案、优化实验室培养系统、运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但目前IV F-ET临床妊娠成功率仍然不高,仅在30%~40%左右[1]。随着IV F-ET的应用,双胎的发生率明显上升[2],双胎妊娠时孕妇并发症增多,早产发生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影响育龄期妇女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各异,相关基因的研究显示可能为关键基因与环境作用所致,胰岛素抵抗是PCOS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并与PCOS的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PCOS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是目前的基因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从经穴特异性研究“中医生殖轴”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中医针灸古代及现代文献,从经穴特异性来探讨"中医生殖轴"理论。提出了应用经穴特异性探索适合针灸学科特点的且与"中医生殖轴"理论相应的经穴表述模型的研究思路,即可通过研究调节肾气的相关经穴及效应机制、调节气血的相关经穴及效应机制、调节冲任的经穴及效应机制,以及影响月经和妊娠的相关经穴及效应机制,推断出符合中医生殖轴理论的经穴表达模式和方法,再用相应的实验模型进行重点研究,根据大样本研究结果得出符合中医生殖轴理论的理想经穴表述模型。  相似文献   
8.
罗颂平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罗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30年,对经、带、孕、产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反复自然流产等妇科疑难病症的治疗研究有较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9.
彭子益以河图圆运动之道而理出生命宇宙整体观,此乃三才医学之典范。圆运动学说,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新篇,此乃现代中医学之重要补充。文章以河图圆运动理论为经,以笔者之粗浅分析为纬,对圆运动学说进行探讨,而后观其指导论治10余年病程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用,得出结论:临证之际,可以圆运动辨证为大法;论治之时,以恢复失序之圆运动为要旨。一言以蔽之,通晓河图圆运动,识得阴阳五行理,中医百病一圆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