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扩大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0例,肿瘤主要累及于鞍上、蝶筛窦及上斜坡区.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神经麻痹4例,其中动眼神经障碍3例,外展神经障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影像学随访6~24个月,全切除肿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者无明显增大.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已侵犯蝶筛窦区及上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2.
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93例(微腺瘤93例,大腺瘤301例,巨大腺瘤99例),其中经唇下-鼻中隔入路345例,经鼻小柱-鼻中隔入路99例,经单鼻孔入路4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69例(54.6%),次全切除117例(23.7%),部分切除107例(21.7%);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者占86.7%(268/309),内分泌指标改善者占73.8%(259/351),出现并发症43例(8.7%).结论: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安全有效的;大型垂体腺瘤可以采用分次经蝶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GDC栓塞治疗123例157枚动脉瘤,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病情严重程度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Hunt-Hess分级Ⅰ-Ⅱ级患中,预后良好(GOS>3分)为100%,Ⅲ、Ⅳ-Ⅴ级患中分别为95.0%、76.0%;窄颈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大部栓塞率及部分栓塞率分别为92.4%、5.7%、1.9%,宽颈动脉瘤中分别为80.8%、13.5%、5.8%,大动脉瘤的疗效明显低于小动脉瘤。结论: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不仅与瘤颈大小有关,还受瘤体大小的影响。而临床预后与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先进材料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更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已经广泛应用与临床,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案.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应证,避免了颈部手术切口及其引起的颅神经损坏、血肿压迫等并发症[1].  相似文献   
5.
安全型躯体约束带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设计并制作了躯体约束带 ,通过保护性的制动确保苏醒、躁动病人的安全 ,以方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材料与制作 采用双层白色丝麻布料 ,内衬 1cm海绵裁制缝纫而成。约束带由前胸带、后胸带、肩背带和双侧系带 4部分组成 (见图 1)。图 1 安全型躯体约束带使用方法 病人仰卧 ,将前胸带置于病人胸前部 ,将连接于前胸带的后胸带与肩背带经病人腋下向后背交叉 ,分别系于床头栏杆上以固定病人的胸肩部 ,然后将两侧系带系于床两沿以控制病人整个胸部使肩部不能上抬。固定过程中 ,注意根据病人的体形调节松紧度 ,以病人不能坐起且不影响胸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腰穿外引流对防治脑血管痉挛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6 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在超早期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术后 ,34例行持续腰穿外引流 ,另 30例行间断腰穿作为对照组 ,2组同样给予常规的尼莫通及 3H治疗 ,通过临床症状及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判断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引流组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 4例 ,对照组 8例 ,其中 1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引流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腰穿持续外引流可以有助于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 ,严密观察及合理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设计并制作了躯体约束带,通过保护性的制动确保苏醒、躁动病人的安全,以方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蝶窦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蝶窦手术治疗直径大于4 cm的巨大垂体腺瘤46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4例,泌乳素腺瘤9例,生长激素腺瘤10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混合性腺瘤2例.结果:全组患者1次手术31例,全切除8例(25.8%);分2次及2次以上手术者15例,全切除9例(60.0%),分次手术间隔为6~8周.分次手术的肿瘤全切除率高于单次手术者.术后垂体功能低下2例,脑脊液鼻漏2例,术后肢体偏瘫1例.1例在术后2年肿瘤复发.结论:经蝶窦手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巨大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GDC栓塞治疗123例,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病情严重程度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Hunt&Hess分级Ⅰ~Ⅱ级病人中,预后良好者(GOS评分4~5分)为100%,Ⅲ~V级病人中分别为95%、78%、50%,窄颈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大部栓塞率及部分栓塞率分别为92%、6%、2%,宽颈动脉瘤中分别为81%、13%、6%,大动脉瘤的疗效明显低于小动脉瘤.结论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不仅与瘤颈有关,还受瘤体大小的影响.载瘤动脉的形态影响GDC栓塞的操作,采用双弯塑形,有利于动脉瘤的超选与致密填塞.而临床预后与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36例,其中丘脑底核(STN)35例和丘脑腹中间核(Vim)1例,单侧18例,双侧18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36例PD患者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6.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DBS能有效控制PD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