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术前焦虑是围术期患者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许多研究表明,术前焦虑与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失眠、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谵妄等。术前焦虑与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机制的关联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功能的调节紊乱。针对术前焦虑进行合理的干预或治疗,或将有助于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选择失眠、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谵妄等较为典型围术期不良事件,从术前焦虑与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关系、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等角度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3只豚鼠随机分为丁咯地尔组(5只),噪声损伤组(5只),正常对照组(3只)。采用105 dB SPL(sound presure level,声压级)白噪声刺激,连续5 d(5 h/d)制造噪声性耳聋动物模型,其中丁咯地尔组在每天噪声刺激前30 min给予丁咯地尔(200 mg/kg)灌胃。豚鼠在给噪前后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给噪后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受损情况。结果噪声损伤组及丁咯地尔组豚鼠噪声刺激前后ABR阈值分别为(17.50±3.80)dB SPL、(16.00±3.94)dB SPL和(67.08±6.20)dB SPL(、49.00±4.59)dB SPL,两组豚鼠经噪声刺激后阈值的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POAE幅值的下降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丁咯地尔组豚鼠ABR阈值的升高和DPOAE幅值的下降与噪声损伤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到凋亡、坏死和缺失的受损外毛细胞,计算其受损率发现,丁咯地尔组豚鼠外毛细胞受损率明显低于噪声损伤组(P<0.01)。结论预防性使用丁咯地尔可以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的损害,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内耳毛细胞发育过程中,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参与了重要的调节。其中Atoh 1基因是毛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因子,其对毛细胞分化起正向调控作用;而Hesl和Hess则起负向调控作用,二者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毛细胞的发育。此外还有其他的转录因子,如Id、neurogenin、NeuroD等在毛细胞发育中也起着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在豚鼠娱乐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中保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方法 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只,噪声对照组(每天迪厅音乐暴露2 h,连续14 d)7只,LTG实验组(迪厅音乐暴露2 h/d,每天暴露前腹腔注射LTG,连续14 d)27只,实验组又分为A组[20 mg/(kg·d),i.p.]、B组[30 mg/(kg·d),i.p.]、C组[50 mg/(kg·d),i.p.] ,每组各9只.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耳蜗铺片、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不同剂量LTG对娱乐性噪声所致听阈损失及耳蜗损害的保护作用.结果 娱乐性噪声暴露第14天,3个实验组动物较之噪声对照组,有较小听阈偏移幅度及较高DPOAE反应幅值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其中B、C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它们又明显强于实验A组(均P<0.01);3个实验组耳蜗毛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减弱程度比噪声对照组为轻,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扫描电镜示噪声对照组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OHC)静纤毛异常,而各实验组均接近正常.结论 拉莫三嗪能减轻噪声对耳蜗的损害,对听觉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吴××,男,35岁,干部,门诊号768。1985年9月6日初诊。主诉两周前出差北方,饮食起居失调,多食辛辣燥热食物。十天前发现舌下左旁生一肿物,逐渐增大并疼痛。于六天前回广州后经某医院诊为“左舌下腺囊肿”,经用中西药治疗,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7.
倪坤范 《新中医》1989,21(6):22-23
本文将外感咳嗽患者56例。均用止嗽散为基础,临床随症加减治疗。结果:痊愈42例,好转11例,无效3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癌痛发展和维持过程中小鼠脊髓水平miR-212表达的变化规律及连续鞘内注射miR-212反义锁核酸LNA.anti—miR-212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一)骨癌痛小鼠脊髓水平miR-212表达的变化规律:C3H/HeJ雄性小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8)和肿瘤组(T组,n=18)。sham组小鼠在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注射不含肿瘤细胞的仪一MEM,T组小鼠在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注射纤维肉瘤细胞NCTC2472,建立骨癌痛模型。在术前1d,术后4d、7d、10d、14d、21d,sham组和T组各随机取三只小鼠处死,取脊髓腰膨大标本,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脊髓水平miR一212的表达情况。(二)连续鞘内注射LNA—anti-miR-212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C3H/HeJ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L组(鞘内注射LNA-anti—miR一212,n=6)、L’组(鞘内注射LNA'-negativecontrol,n=6)、C组(鞘内注射溶媒无核酸酶水,n=6)和S组(假手术处理,n=6)。L组、L’组和C组小鼠在右侧股骨远端注射纤维肉瘤细胞NCTC2472,S组小鼠在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注射不含肿瘤细胞的仪一MEM。所有小鼠于术前1d、术后4d、7d、10d、14d测小鼠痛行为指标,包括自发抬足次数和机械缩足阈值(PWMT),术后14d,L组、L’组、C组小鼠分别鞘内注射LNA—anti—miR-21212pmol/5山、LNA'-negativecontrol12pmol/5I*1和无核酸酶水5I*1,连续鞘内注射7d,1次/d,每天测小鼠痛行为指标,至术后第21天。结果miR-212的表达变化表现为:与基础值相比,sham组和T组小鼠在术后第4天,脊髓水平miR一212明显升高(P〈0.05);与基础值和sham组相比,T组小鼠脊髓水平miR-212在术后7d、10d、14d、21d均明显升高(P〈0.05)。连续鞘内注射LNA—anti—miR-212改善骨癌痛小鼠痛行为:术后19d至21d,与L’组和c组相比,L组小鼠PWMT[19d(1.07-4-0.16)g,20d(1.13±0.21)g,21d(1.27±0.21)g)]明显升高(P〈0.05),自发抬足次数明显降低[19d(6.674-1.04),20d(6.62±1.39),21d(6.47±1.17)](P〈0.05)。与14d给药前相比,L组小鼠术后19d至21d的PWMT明显升高(P〈0.05),自发抬足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癌痛发展过程中,脊髓水平miR-212表达量升高。连续鞘内注射LNA-anti—miR一212可以缓解骨癌小鼠痛行为。  相似文献   
9.
倪坤  杨世炳  唐久来  吴德  杨李  段军  张玲 《安徽医学》2011,32(5):630-632
目的 探讨施普善对HSV-1感染小鼠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HSV-1感染神经系统的小鼠模型,将模型分为未治疗和施普善治疗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病死率、血清NO、IL-lβ水平变化和电镜下小鼠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施普善治疗组小鼠病死率、血清NO及IL-1β水平均比未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群体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OME)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并发OME的发病情况,有无AR病史,有无鼻类固醇激素使用病史等资料。结果: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在不考虑鼻类固醇激素的作用下,伴AR组和不伴AR组中OME发生率分别为25.56%和32.4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3,P>0.05)。对未使用鼻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儿进行分组分析,伴AR组OME发病率为51.11%,明显高于对照组(32.26%)(χ2=5.019,P<0.05)。伴AR患儿中,使用鼻类固醇激素组中OME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不使用鼻类固醇激素组中OME的发生率(51.11%)(χ2=23.32,P<0.01)。结论:腺样体肥大患儿中OME的发病率较高,其中AR是影响OME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鼻腔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可以减少OME的发病率,对中耳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具体疗效评估及治疗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