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化疗过程中蒽环类药物的意外外渗是蒽环类药物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组织严重创伤.以往,蒽环类药物外渗所致的较大创伤需要外科清创术和(或)皮肤移植而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前和临床资料显示右丙亚胺对于蒽环类药物导致的皮下损伤高度有效.本研究旨在观察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岁女性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1例,蒽环类药物外渗后左手背红肿、溃破、剧烈疼痛,给予右丙亚胺静脉注射治疗(1 000 mg/m2,第1~2天,500 mg/m2,第3天).其有效性评定由彩色摄影和临床随访(1个月)评定.结果:患者应用右丙亚胺后,创面恢复迅速,治疗后第19天创面完全愈合,后遗症为局部轻微疼痛和色素沉着,手部功能无影响.但右丙亚胺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对症处理后能缓解,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尽管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其疗效令人鼓舞.本例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上海瑞金医院10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效果,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泊沙康唑预防性治疗后,2例(1.96%)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死亡,但与泊沙康唑治疗无关.1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用泊沙康唑,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为10.8%;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失败和1例未确诊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停用泊沙康唑,泊沙康唑整体停药率为13.7%(14/102).泊沙康唑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均无相关性(rs=-0.02,P=0.853;rs=0.167,P=0.113),住院时间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呈正相关(rs=0.448,P=0.000).结论 泊沙康唑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性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佳.  相似文献   
3.
吴晓颖  俞晴  陶怡 《武警医学》2018,29(12):1144-1147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01至2018-06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初治的32例MM患者和3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MM组患者已排除引起铁蛋白升高的其他因素。比较MM组与对照组SF表达水平。通过ROC曲线检测SF在MM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随访32例MM组患者每次化疗前的SF水平以及相应的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水平共计169人次,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M组SF(546.60±427.6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31.20±111.7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P=0.000)。ROC曲线分析中,SF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5(P=0.000),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随访32例MM患者共169人次,定期化疗前SF与β2-MG有正相关关系(r=0.714,P<0.01),而与LDH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r=0.059, P>0.01)。Ⅲ期MM患者中SF水平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对MM有辅助诊断价值,能反映一定程度的肿瘤负荷,SF结合β2-MG对MM患者分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两种分期系统对我国患者的适用性及影响MM生存的预后因素,分析主要治疗方案的疗效和长期生存.方法 182例MM患者按照Durie-Salmon(DS)和国际分期系统(ISS)比较了生存情况,对14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回顾性分析了主要治疗方案(VAD样、MP/MPT、包含硼替佐米的方案等)的疗效和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等.结果 D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9、82、43个月,Ⅰ和Ⅱ/Ⅲ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9、49和43个月.Ⅰ和Ⅱ/Ⅲ期之间P值分别为0.042和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髓浆细胞数、C反应蛋白(CRP)、B2微球蛋白(β2-MG)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182例MM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9.2%.总中位生存期为(49.0±5.0)个月,PP3(19.0±2.1)个月,5年OS 34%,10年OS 19%.VAD样方案联合沙利度胺(VAD样+Thal)的总反应率、中位OS、中位PFS明显高于单用VAD样方案(VAD样-Thal),分别为81.5%vs 59.7%,(79.0±29.5) vs (37.0±4.8)个月,(24.0±6.0) vs (14.0±2.7)个月(P=0.008.0.001和0.033).结论 ISS分期较DS分期更适合我国患者,特别对于低危患者.VAD样方案联合Thal作为MM一线治疗方案,疗效可靠.诱导治疗加用Thai不仅可以提高总反应率,还可以延缓复发或进展,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羟基脲联合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28例老年ET患者分为有临床症状组及无临床症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羟基脲(Hu)治疗,剂量为O.5~3g/d。对血小板计数〉1000×10^9/L者,确诊后即采用血小板去除术1~3次,并且于血小板去除术后开始接受羟基脲治疗。结果有临床症状组的患者发病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469.00±521.40)×10^9/L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组(892.00±302.10)×10^9/L(P〈0.01)。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为(1023.00±606.30)VS(468.00±236.20)×10^9/L(P〈0.01)。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CR16例(57.1%),PR11例(39.3%),NR1例(3.6%)。结论羟基脲联合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老年ET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脂质体多柔比星及地塞米松(P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初治MM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66(43~77)岁。均给予PAD方案为一线治疗:硼替佐米1.3mg/m2,静脉注射,第1、4、8、11天;脂质体多柔比星20mg,静脉滴注,第1、4、8天;地塞米松20mg/d,静脉滴注,第1、4、8、11天,每4周为一个周期。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观察疗效,并按国际肿瘤组织毒副作用统一命名法的标准(NCICTCAE)(第3版)判断不良反应。结果:平均(3.9±1.1)(2~6)个疗程后的疗效观察,总有效率为89%,其中完全缓解(CR)8例(42%),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11%),部分缓解(PR)6例(31%),轻微反应(MR)1例(5%),疾病稳定(SD)2例(11%)。可见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为2.8(1~5)周,最佳疗效的中位时间为2.7(1~4)个月。骨髓瘤细胞、血清单克隆蛋白量、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中位随访期19(6~35)个月,所有患者目前均生存。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其中便秘7例(37%),腹泻1例(5%),恶心2例(11%),黏膜炎1例(5%)。其次为血液学改变,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32%),贫血3例(16%),血小板减少5例(26%)。另外,周围神经病变(PN)较为多见,1~2级4例(21%),3级1例(5%)。3例(16%)患者出现手足综合征,3例(16%)患者出现乏力。结论:PAD方案治疗初治MM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对癫痫患儿照顾者负担、相关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帮助护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感受,实施基于理解的支持性关怀措施。  相似文献   
8.
9.
10.
李华骅  徐东娥  钱湛  俞晴 《护理研究》2023,(9):1602-1605
综述合理情绪疗法的概述、具体实施及在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领域的应用效果等,并进一步提出该疗法在精神心理障碍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为精神卫生护理领域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发展提供经验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