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D-ASL技术在无强化小脑胶质瘤与小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或随诊证实的23例无强化小脑病变患者的3D-ASL检查结果,其中胶质瘤9例,小脑梗死14例,所有患者均行3D-ASL检查,测量病灶区及镜像对照区CBF值。结果 23例小脑病变均呈长T_1长T_2信号,增强扫描均无强化;3D-ASL检查显示14例小脑梗死呈低灌注;9例胶质瘤呈等高灌注;胶质瘤病变区灌注高于小脑梗死病灶区。结论 3D-ASL在无强化小脑胶质瘤与小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与隐性胰胆反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隐性胰胆反流与胆囊癌变的关系.方法 检测340例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血液和胆囊胆汁淀粉酶确定隐性胰胆反流.组织病理学观察隐性胰胆反流胆囊标本的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以及免疫组化观察胆囊黏膜上皮的增殖活性.结果 340例择期胆囊切除标本中隐性胰胆反流发生率为9.4%(32/340).32例隐性胰胆反流标本中发生胆囊癌1例.不典型增生11例.胆囊癌和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37.5%(12/32).对照组发生不典型增生发生率8.4%(26/308),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6).隐性胰胆反流的胆囊上皮的Ki67指数平均为24.4%,高于对照组13.2%(P=0.014).结论 隐性胰胆反流是胆囊癌发生重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uterine intravenous leiomyomalosis)指临床有明确子宫肌瘤史或子宫肌瘤切除史,肉眼见平滑肌瘤延伸至血管腔隙内,可在小、中及大静脉内生长;组织病理学上为良性病变,但其生长方式类似恶性肿瘤,具有沿血管腔扩展的独特生物学行为,甚至可长入右心房或右心室,具有潜在的致命性。临床上本病甚为罕见,作者复习文献并结合本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本组48例甲状腺癌共63个瘤体,33例为单发,12例为双侧双发,3例为单侧双发。CT检出58个瘤体,平扫表现均以低密度为主,其中47个瘤体内部密度均匀或较均匀,11个瘤体密度不均;边缘不光整、甲状腺包膜不完整者45个,边缘光整、甲状腺包膜完整者13个;29个瘤体内出现钙化,其中16个瘤体内钙化呈细颗粒状。增强后53个瘤体明显强化,其中8个瘤体中央强化明显、周围可见低密度环,2个瘤体动脉期强化程度超过周围正常甲状腺;33个瘤体增强后轮廓较平扫模糊、相对低密度范围缩小。侵犯颈前肌群、气管食管及颈内静脉等甲状腺周围组织器官1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1例,呈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可伴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甲状腺癌的CT表现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俞方荣  吴凡 《肿瘤学杂志》2014,20(6):529-53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7岁,因持续腹痛、腹泻半月余人院。患者自诉4年前有“胰腺炎”病史,后出现血糖升高,平素未服药治疗。2012年10月20日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持续性钝痛,脐周痛为主,无放射痛,与体位及进食无关,病程中伴腹泻,一天数十次水样便,无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明显乏力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50岁。因胸痛不适3个月,伴胸闷、心悸而就诊。查体:两肺呼吸音稍粗糙,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有一类圆形肿块,直径约5.5cm,边缘尚光整。胸部CT检查:平扫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主动脉旁一类圆形肿块,最大径约6.5cm,有包膜,其内低密度,均匀,CT值为15HU(图1)。增强扫描示包膜强化,但其内低密度处不强化,并见胸主动脉左后方有一分支伸向肿块(图2、3)。CT诊断为左肺下叶肺隔离症。手术所见:左肺下叶一鸡蛋大小肿块,内有囊液。病理所见:组织块大小8.0cm×0.5cm×4.5cm,灰暗红色,胸…  相似文献   
7.
本院自 1 990年 1月~ 1 999年 8月共作胆道手术 4998例 ,其中对 73 6例行术中胆道造影 ,现对其临床价值、胆道造影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胆总管探查置 T型管进行术中造影 40 8例 ,阳性结石发现 70例 ,占 1 7.7% ,其中肝内胆管结石残留 2 2例 ,胆总管结石残留 48例 ,行 T型管术中造影还发现单纯性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 4例 ,壶腹部癌 2例 ,假阳性 2例 ,胆总管十二指肠假道 2例 ,左右肝管不慎完全断离 4例 ,右肝细胞癌 2例。本组40 8例术中造影前已从胆总管取出结石 1 46例。同时有合并部分肝萎缩者 1 2例 ,有 6例结石残留 …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30岁,农民工.因旋转阵挛性抽搐伴意识丧失反复发作9年,3 d前复发1次,于2008年2月27日就诊.患者于21岁起反复旋转发作并阵挛性抽搐,曾在当地医院检查头颅CT与脑电图(EEG)正常.因服药疗效差,自行停药2年,近年发作频繁,每月3次左右,疲劳时易发作.无癫(癎)家族史,既往无窒息史,无头部外伤史.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胆囊癌CT资料。[结果]47例胆囊癌的CT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型13例(27.7%),胆囊腔内型22例(46.8%),胆囊肿块型9例(19.1%),“胆囊炎”型3例(6.4%)。[结论]螺旋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增强扫描能显示胆囊癌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的脑膜异常强化MRI表现,探讨脑膜异常强化模式的形态与病因间的关系。方法对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脑膜癌病11例(其中软脑膜强化模式9例,包括结节样强化4例、线样强化4例、结节样和线样强化并存的混合型强化1例,全脑膜强化模式、混合型强化2例);感染性脑膜炎9例(其中细菌性脑膜炎5例,包括软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4例,全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1例,并伴有硬膜下脓肿、颅骨骨髓炎,结核性脑膜炎3例,均为软脑膜强化模式,2例为线样强化,1例为结节样强化并伴有脑内多发结核结节,病毒性脑膜炎1例,为软脑膜强化模式、局限性线样强化);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例(硬脑膜强化模式、为弥漫均匀的线样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伴硬膜下积液1例(硬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结论不同病变所致脑膜异常强化,其强化模式及形态具有一定的特点,MRI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