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对机械通气(MV)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研究中心静脉压(CVP)、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及脉压变异(PPV)对PEEP介导的心脏前负荷变化的预测性。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12例,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T=10mL/kg,维持PaCO2=35~45mmHg,以随机的顺序调节4种PEEP水平,即PEEP为0mmHg(PEEP0),5mmHg(PEEP5),10mmHg(PEEP10),15mmHg(PEEP15),比较不同PEEP水平下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CVP,SVV,PPV]及呼吸机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的变化。结果PEEP0与PEEP5组间除Pmean外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随PEEP的进行性升高,CI明显下降(P&;lt;0.05),HR、SVRI、Ppeak、Pmean升高,前负荷指标CVP、SVV、PPV亦显著性升高,MAP则无明显影响。以PEEP0为基线,PEEP10及PEEP15水平下心脏指数变化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脉压变异(APP)是否可反映呼气末正压(PEEP)及液体复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LI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20例.所有患者镇静并应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潮气量=8 mL/kg,吸气/呼气=1:2,维持PaCO2在35~45 mm Hg;随机先后设定PEEP为5 cm H2O及15 cm H2O;应用经肺热稀释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当PEEP导致心排指数(CI)下降>10%时,予羟乙基淀粉(HES)500 mL进行液体复苏,并监测CI及△PP的变化.结果 2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均先后应用5 cm H2O和15 cm H2O的PEEP.PEEP15时CI较PEEP5时显著降低(P<0.05),△PP显著增加(P<0.05).其中14例患者应用PEEP15时导致CI下降>10%,予羟乙基淀粉(HES)进行液体复苏,CI从(3.01±0.57)L·min-1·m-2升高至(3.62±0.68)L·min-1·m-2(P<0.01),△PP从(17±3)%降至(10±2)%(P<0.01).PEEP15导致的CI变化与PEEP5时△PP值相关(r=-0.91,P<0.01),并与PEEP15导致的△PP增加相关(r=-0.79,P<0.01);而且液体复苏导致CI变化与复苏前△PP值相关(r=0.96,P<0.01),并与液体复苏导致的△PP降低相关(r=-0.95,P<0.01).结论 对于ALI进行机械通气应用PEEP的患者,△PP是预测并评价PEEP及液体复苏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简便且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病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4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及干预组各25只。每组在术后12、24、36、48、72 h各取大鼠5只处死并取心脏血及肺组织,常规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肺组织可见少量炎性细胞;脓毒症组肺组织及肺泡内可见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炎性细胞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肺泡结构尚完整,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脓毒症组、干预组肺组织W/D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干预组在36 h后明显降低,且低于脓毒症组(P<0.05)。各时间点干预组和脓毒症组TNF-α及HMGB-1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且干预组表达水平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P<0.05),36 h后干预组和脓毒症组TNF-α及HMGB-1表达水平有所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病理炎性损伤,降低血清TNF-α及HMGB-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每搏输出量变异(SVV)评价失血性休克家猪血容量状态的准确性,以及潮气量(VT)对其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家猪充分镇静肌松,给予机械通气,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组、正常血容量组和高血容量组。逐步释放20%家猪血容量建立失血性休克家猪模型,输注相当于20%血容量的羟乙基淀粉建立高血容量模型。每组均按随机顺序调节VT=5 mL/kg(VT5)、VT=10 mL/kg(VT10)和VT=15 mL/kg(VT15),采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和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VT10时,失血性休克组SVV较正常血容量组明显升高[(21±5)%比(11±2)%,P〈0.05],高血容量组SVV较正常血容量组明显下降[(7±2)%比(11±2)%,P〈0.05]。VT15时变化趋势与VT10时相同,但失血性休克组、正常血容量组及高血容量组SVV[(30±7)%、(19±3)%和(15±4)%]均〉12%。VT5时,失血性休克组、正常血容量组及高血容量组SVV比较无显著差异[(8±6)%、(7±5)%和(7±4)%,P〉0.05]。结论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时SVV可准确反映血容量状态,小潮气量(5 mL/kg)时SVV准确性下降,较大潮气量(15 mL/kg)时SVV的临界值可能高于1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糖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5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空腹血糖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并与同期60例轻度多发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血糖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根据预后将5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的血糖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严重多发伤组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严重多发伤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死亡组血糖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CD4+/CD8+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应激血糖水平往往更高,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免疫功能与血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均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联合匹维溴铵(得舒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189例IBS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63例。A组给予单纯培菲康治疗;B组给予单纯得舒特治疗;C组给予培菲康联合得舒特治疗。三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心情调理、饮食调理,合理休息。结果治疗期间三组均无明显的药物副反应。C组的显效率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的复发率最低,B组次之,A组最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菲康和得舒特联合治疗IBS,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江苏常熟地区发热门诊患者咽拭子标本中13项病原体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3月常熟地区3家医院发热门诊中疑似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患者3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咽拭子标本,先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筛查,再以RT-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结果发热门诊患者咽拭子中SARS-CoV-2均未检出。13项病原体的检出率为49.7%(183/368),其中,混合感染73例,占19.8%(73/368)。未成年组病原体检出率(87.0%)高于成年组(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66,P=0.000)。未成年组检出率前五为:乙型流感病毒(InfB)、鼻病毒(HRV)、甲型流感病毒(InfA)、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肺炎支原体(Mp)。成年组检出率前五为:InfA、HRV、甲型H3N2流感病毒、InfB、人偏肺病毒(HMPV)。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背景下冬季未成年人为呼吸道病毒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血小板变化对重症中暑患者 28 d 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9 月— 2018年 9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根据 28 d预后将重症中暑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 者基本资料,入院时、入院 72 h 血小板计数(PLT0、PLT72),以 PLT0、PLT72、血小板变化值(ΔPLT)、血小板变化率 (ΔPLT%)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 28 d预后的预测价 值。分别以重症中暑患者 PLT0、PLT72和 ΔPLT%的临界值将患者分组,采用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 28 d累 积存活率。结果 (1)共纳入 116例重症中暑患者,存活组 90例,死亡组 26例,病死率 22.4%。死亡组使用血管活性 药物比例、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及 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2)2组血小板计数均呈现下降趋势,死 亡组 PLT0、PLT72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 P<0.05),同时死亡组 ΔPLT 和 ΔPLT%下降幅度大于存活组(P<0.05)。(3) 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PLT0、PLT72及 ΔPLT%对重症中暑患者 28 d死亡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相应预测 临界值分别为 PLT0>115.0×109/L,PLT72>83.5×109/L,ΔPLT%>-41.6%,其中以 PLT72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最 大,为 0.841(P<0.05)。(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以 PLT0、PLT72及 ΔPLT%相应的临界值分组,高于相应临界值患者 28 d存活率明显高于低于相应临界值者(P<0.05)。结论 入院 72 h PLT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 预测价值,入院早期 PLT显著下降提示重症中暑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呼气末正压(PEEP)对血流动力学及每搏量变异(SVV)评价容量状态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健康家猪充分镇静肌松,给予机械通气,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容量、低容量和高容量组3组,5 min内逐步释放20%家猪血容量建立低容量模型,输注相当于家猪20%血容量的羟乙基淀粉建立高容量模型,正常容量组不予任何处理.每组均按照随机顺序调节PEEP水平为0(PEEP0)、5(PEEP5)、10 (PEEP10)和15 cm H2O (PEEP15,1 cm H2O=0.098 kPa).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SVV的变化.结果 正常容量组中随PEEP水平升高,HR、CVP、SVRI、SVV呈逐渐增加趋势,CI、SVI、ITBVI则呈逐渐降低趋势,均于PEEP15时达峰值或谷值,与PEEP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次/min):124±18比88±12,CVP(mmHg,1 mm Hg=0.133 kPa):11±1比8±3,SVRI (kPa·s·L-1·m-2):289.6±81.5比215.0±79.1,SVV:(23±6)%比(11±2)%,CI (L·min-1·m-2):3.10.8比4.3±1.4,SVI(ml·min-1·m-2):26±7比41±4,ITBVI(ml/m2):440±43比49147,均P<0.05];而MAP无明显变化.低容量组中随PEEP水平升高,HR、CVP、SVV逐渐升高,MAP、CI、SVI、ITBVI呈下降趋势,均于PEEP15时达峰值或谷值,与PEEP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次/min):146±31比115±27,CVP(mmHg):11±2比5±1,SVV:(28±4)%比(20±5)%,MAP (mm Hg):90±26比115±19,CI (L·min-1·m-2):2.3±0.6比3.4±1.1,SVI(ml·min-1·m-2):20±6比31±9,ITBVI(ml/m2):355±34比396±53,均P<0.05];而SVRI无明显变化.高容量组中随PEEP水平升高,SVV呈逐渐增加趋势,CI、SVI、ITBVI则呈降低趋势,均于PEEP15时达峰值或谷值,与PEEP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VV:(18±4)%比(6±2)%,CI(L·min-1·m-2):4.5±0.9比5.0±1.2,SVI(m1·min-1 ·m-2):37±9比49±7,ITBVI (ml/m2):473±71比565±94,均P<0.05];而HR、MAP、CVP、SVRI无明显变化.低容量组SVV较正常容量组显著升高,而高容量组SVV则较正常容量组显著下降.正常容量组不同PEEP水平时SVV与CI呈显著负相关(rPEE0P0=-0.831,rPEEP5=-0.790,rPEEP10=-0.875,rPEEP5=-0.560,P<0.05或P<0.01).结论 SVV能准确反映容量状态,高PEEP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学及SVV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死因谱也发生了变化,高血压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老年人高血压病在社区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