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造免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模型;验证PTS与ANFH的密切关系,并探讨尿激酶与阿司匹林联合预防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免36只,随机均分为3组。第1组为模型组:先分2次间隔2周分别按10ml/kg量静脉注射马血清,第2次注射马血清2周后,再连续肌注甲基强的松龙10mg/kg·d,共7天,之后口服强的松1.25mg/kg·d至实验完。第Ⅱ组为治疗组(马血清和激素加药物预防):按第1纽方法用马血清和激素;另外,第-个月每周2次静脉注射尿激酶8万U/kg/d,之后灌服阿司匹林5mg/kg·d至实验结束。第Ⅲ组为对照组,每日于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分期分批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ET-1)、免疫比浊法测定抗凝血酶-Ⅲ(A-Ⅲ)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股骨头组织取样石蜡切片作HE染色;冰冻切片Sudan染色。结果3个月时,模型组AT-Ⅲ[(61.44±5.05)mg/L]较治疗组和对照组降低;D-dimer[(0.53±0.19)μg/ml]和ET-1[(47.84±12.09)μg/L]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升高。模型组骨坏死的发生率100%,治疗组骨坏死的发生率25%,显著低于模型组。对照组未见骨坏死。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与高凝状态有关,联合应用尿激酶与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于受累椎体内进行止痛治疗,同时进行肿瘤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共22例26个受累椎体,其中胸椎11例,腰椎8例,胸腰椎两个椎体受累共有2例,胸腰椎3个椎体受累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及较重难以忍受的腰背部疼痛,2例有轻度神经根症状.对治疗后1周,3月,6月,12月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s,VAS)进行评估,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及病椎的形态学变化和骨密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6个椎体全部穿刺成功,骨水泥渗透4例,椎间盘及椎体前缘渗漏3例,椎管内渗漏1例,未出现神经根症状.患者PVP手术后1周,3月,6月,12月各时间点VAS评分疼痛缓解率均大于80%,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改善,随访12个月内生存患者有19例,胸腰椎疼痛未见加重,病椎高度未见明显压缩,亦未见肿瘤浸润加重.骨质疏松程度未见加重,5例由OP好转为骨量减少.结论 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具有对患者机体干扰小,止痛效果显著,手术简单,相对安全,可以预防病椎的进一步骨折和塌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疗效满意,是综合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国际上公认双能 X 射线吸收测定法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常由于测量部位异位骨化、骨质增生等因素使得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诊疗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它与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骨生化4项检测,其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检测值明显增高患者25例(标记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升高组),骨碱性磷酸酶(BAP)检测值明显升高患者25例(标记为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术中抽取两组各8例患者骨折断端部分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普通光镜检查和扫描电镜检查病理学改变。术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升高组患者使用鲑鱼降钙素抗骨质疏松治疗,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患者使用骨肽注射液抗骨质疏松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术前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升高组患者骨折断端骨组织病理检查示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患者骨折断端骨组织病理检查示成骨细胞减少;两组骨小梁/骨面积比值均降低,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升高组较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降低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扫描电镜检查示两组破骨细胞都较正常组活跃,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升高组骨小梁较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稀松明显,吸收空泡增大。两组于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显示:①骨代谢标志物检测能明确患者骨组织是以成骨细胞功能和数量减低还是以破骨细胞功能和数量增加为主,以便指导临床针对性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②骨折断端骨组织形态病理学检查能更好地反映患者骨组织内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小梁等状况。骨质疏松患者针对性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多种炎性介质及效应细胞共同参与并逐渐加重的炎症继发性损伤与继发性弥漫性肺实质损伤.ALI/ARDS在1967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呼吸和危重医学家 Ashbaugh首先提出时其病死率高达75%,2000年以来国际上ARDS病死率已降到25%~40%[1],但相对骨科临床医生来说,对ALI/ARDS的早期诊治认识程度还不够,甚至延误其诊断而降低干预性治疗的成功率,因为目前严重创伤和多发性骨折是诱发ALI/ARDS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及感染坏死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2月为15例髂腰部及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患者进行了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包括创面肉芽准备及游离植皮封闭创面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手术前均对创面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随访,无感染复发及皮肤再坏死或缺损等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1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0例2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3例3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自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至创面皮肤愈合时间平均为24天(13~40天)。首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前创口细菌培养阳性率87%(13例),最后一次术前均为阴性。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及感染创面处理上有尽快覆盖创面、促进创面肉芽形成、协助控制创面感染、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全身抵抗力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应用Ph ilos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到2010年12月,采用Ph ilos系统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23例。N 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6例。其中植骨19例(自体骨13例,异体骨6例),肩袖损伤者给与修复。术前术后均行抗骨质疏松及促进骨折愈合治疗,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X线显示钢板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无腋神经血管损伤,4例出现脂肪液化。随访6~24个月(平均9.8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病例,2例发生异位骨化,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伤口感染等发生。根据Constan t评分,本组优11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2.6%。6个月后与治疗前骨密度值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 ilos系统具有协助复位、置钉角度科学、固定可靠、便于恢复局部软组织结构、可早期行功能锻炼等优点,较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6年9月~2009年2月,我们对采用AO/AIS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26例病例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3~16个月的随访,分析14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主要有患肩疼痛,患肩活动时有响声,脱钩及螺钉拔出,患肩活动障碍及锁骨近端应力骨折等。脱钩与骨折患者再次手术,骨折和韧带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后11例患者经过功能锻炼等方式并发症消失,1例患肩疼痛和1例活动时响声没有缓减,1例肩关节活动外展仅60°。肩关节功能按照Herscovici标准:优14例,良7例,可5例。结论:锁骨钩钢板是目前治疗肩锁关节周围创伤的主流术式,但是要想达到良好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医生需要严格掌握手术内固定适应证及科学正规使用钢板,并指导和监督患者的手术后康复训练,以及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手术前后交流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相关的手术器械是按照西方人体格设计,和国人体格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融合物难以置入,所以探讨相关的解剖技术就显得很有必要.目的:测量腰椎椎间孔及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相关的解剖参数.方法:对14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腰段椎间孔宽度、长度、高度进行了观测;对腰椎各结构与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进行了观测.结果与结论: 结果表明腰段(L1~L5)椎间孔宽度逐渐变小;L1-L4椎间孔高度逐渐增大,L5略小于L4,L1~L5高度均明显大于其宽度(P<0.01);L1~L5椎间孔长度逐渐增大(P<0.05).L1至L5椎板峡部宽、下关节突最外侧缘至后正中矢状面距离逐渐增大,其性别间、左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国人经椎间孔入路能满足高度9~14 mm单枚椎间融合器斜向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置入不会因牵拉硬膜囊和神经根而导致脊髓与神经根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例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胸锁关节脱位2例同时行关节复位、关节囊修复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伤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3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0 ml。术后随访5~15个月,X线检查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随访期内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钛板断裂、螺钉拔出、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肩关节活动时胸锁关节处隐痛3例;合并胸锁关节脱位2例中,稍有前凸畸形1例,肩关节活动时胸锁关节处隐痛1例。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3%。讨论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