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是指某些病毒特异性抗体(一般多为非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某些表面表达FcR的细胞结合从而介导病毒内吞和复制,增强病毒感染的过程。本文概述了ADE在呼吸道合胞病毒、登革病毒、流感病毒等几种传染性疾病中的相关研究发现,借鉴ADE在几种病毒传染性疾病中发生的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ADE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期望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机制、重症治疗和疫苗研发提供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MtbAK细胞与CD3AK、LAK细胞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原激活的杀伤细胞(Mtb AK)、CD3AK及L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方法:分别用结核杆菌抗原(Mtb-Ag)、CD3 mAb和rIL-2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rIL-2的RPMI 1640培养液中诱导扩增MtbAk、CD3AK和LAK细胞,用计数法动态观察细胞扩增情况,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MtbAK中的γδ T细胞比例,以MTT法检测三种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与CD3AK和LAK细胞相比,MtbAK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较高的细胞毒活性.结论:MtbAK细胞在体外更易于扩增,具有较高的杀瘤活性,有可能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可产生大量的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ncreatitis associated ascetic fluid,PAAF),其中所含诸多致炎物质如细胞因子、胰酶等对SAP的病情发展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起促进作用[1-2].动物实验表明对SAP模型进行腹腔灌洗可明显改善症状[3];而在临床治疗中,对SAP患者行腹腔灌洗亦能有效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4].然而,PAAF如何发挥促炎作用至今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采用SAP患者腹水作用于人单核细胞,观察其对单核细胞的炎性损伤作用,进一步探究PAAF对SAP的炎性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4.
韦薇  钱雅琴  侯彦强 《贵州医药》2007,31(5):401-403
目的 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RA患者68例,非RA其他风湿病患者90例同时检测AKA,RF和抗CCP抗体,AK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RF和抗-CCP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结果 RA组中3种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P<0.01);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69.1%)明显高于AKA(33.8%,P<0.01),与RF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0.9%,P>0.05);抗CCP抗体和AKA特异性(94.4%,93.3%)较高,与R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4.4%,P<0.01);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敏感性达89.7%.结论 RF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差;抗CCP抗体对RA有适度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对诊断RA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红系和血小板(PLT)及其参数的影响。方法检测和分析了9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全段PTH(iPTH)、血钙(Ca)、血磷(P)、血尿素(Urea)、肌酐(Cr)及其外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PLT计数及其参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9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GFR)<15 mL/min患者共72例,其中iPTH异常增高(≥300 pg/mL)29例,占40.2%;GFR≥15 mL/min共19例,iPTH异常增高2例,占10.52%;高iPTH和低iPTH患者血Ca、P、钙磷乘积(Ca×P)、Urea、Hb、RBC、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 MPV、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TH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毒素之一,提示对血细胞和PLT的生成有抑制作用,降低PTH对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和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0例健康体检者和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多数指标与健康者相比有显著异常改变,显著升高或降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随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表现为高脂血症和高黏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及高脂血症和高黏血症的纠正治疗。  相似文献   
7.
对单髋关节置换术100例,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术50例,对术中失血量,突然病死率,神经血管损伤率,术后感染率,深静脉血栓率,关节脱位率及Harris评分进行比较,探讨双髋关节同时置换与单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术中失血量,双髋组明显高于单髋组,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双髋关节同时置换与单髋关节置换手术危险性无统计学差异,掌握好适应证,双髋关节同时置换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区域性结核病实验室结核杆菌3种检验方法[抗酸染色法、液体培养法以及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结核杆菌检出率、结果符合率、检测周期及费用,为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区域性结核病实验室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初诊患者1 169例晨痰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30例,女339例,年龄10~89岁,每份标本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进行检测,并用χ2检验对结核杆菌检出率进行分析,对结果符合率、检测周期、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1 169例晨痰标本中,抗酸染色法、液体培养法、实时荧光PCR法阳性率分别为16.6%(194/1 169)、28.1%(329/1 169)、26.1%(305/1 169);统计显示抗酸染色法与液体培养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88,P<0.001),抗酸染色法与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91,P<0.001),液体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5),但3种检验方法结果符合率较高。抗酸染色法、液体培养法以及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周期分别为30 min、6周、2 h,费用分别为15元、100元、800元。结论 液体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结核杆菌检出率较抗酸染色法高,但抗酸染色法费用低,检测周期较液体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短。实时荧光PCR法较其他2种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价格昂贵。虽然3种检验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它们的结果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群异质性、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未成熟髓样细胞。常在肿瘤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中被提及,除此之外,MDSCs还参与慢性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等疾病的免疫调节。最近研究发现,MDSCs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衰竭。有研究表明,与脓毒症幸存者相比,非幸存者的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在脓毒症发病早期,MDSCs被招募到炎症部位,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然而,如果MDSCs数量增多及其组织浸润持续存在,可导致显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如淋巴细胞减少、宿主免疫抑制和免疫瘫痪),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快速进展甚至愈后恶化。由此可见,MDSCs为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减少提供了新的见解,现已成为脓毒症研究的一个新兴课题,并可能为脓毒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MDSCs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脓毒症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脓毒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探讨诱骗受体3(DcR3)对肝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DcR3慢病毒载体和慢病毒非特异性载体,转染HepG2细胞株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判断转染效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DcR3蛋白表达水平;并绘制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标半胱天冬酶-3 (caspase 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检测3株肝癌细胞HepG2、MHCC-LM3和MHCC-97H的DcR3蛋白表达水平,发现细胞株HepG2较MHCC-LM3、MHCC-97H中的DcR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HepG2细胞株的DcR3的mRNA水平后,细胞凋亡指标caspase 3和Bax转录水平明显下降,抗凋亡基因Bcl-2转录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培养到第4天时,LV-DcR3组增殖速度[(39.45±3.61)]与LV-NC组[(25.98±5.3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当培养到第6天时,LV-DcR3组增殖速度[(65.84±6.16)]较LV-NC组[(33.3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DcR3具有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抗癌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