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rugada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4岁。因上腹部隐痛10d、柏油样便4d,于1999年9月9日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98次/min,血压105/60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剑突下深压痛。血液生化及电解质无异常发现,纤维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X线胸片,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ST段抬高(V_1~V_3呈马鞍形抬高),P-R间期、Q-T间期、QTc间期均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近年来 ,对房颤的发生机理及其治疗研究较多 ,对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 ,洋地黄仍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而房颤时伴长R R间期的意义尚不明确 ,如何据此把握洋地黄的使用 ,我们回顾性分析 1995年 2月~ 2 0 0 0年 3月我院经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 4 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房颤时伴长R R间期与地高辛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2 9例 ,女 12例 ;年龄 4 6~ 78岁 ,平均(5 9± 7.36 )岁。冠心病 2 9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5例 ,风湿性心脏病 4例 ,肺心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改变特点并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38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24h内行颅脑CT、标准导联ECG及心肌酶学检查。结果387例患者ECG的异常率为91.7%(355/387)。珠网膜下腔出血100%(31/31),脑出血94·3%(99/105),脑梗死89.6%(225/251)。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其他依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室内束支传导阻滞及房颤。T波低平或倒置发生率最高,其他依次为ST段下移,ST段抬高、双峰T波、T波大而直立、U波增大、Q-T间期延长及出现J波。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ECG的异常发生率较高,与脑损伤部位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认识,以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206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Ⅰ组)和SMI(Ⅱ组),并与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对比。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1%,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81.2%,SMI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最少;各组HRV的特点:SMI时各时域指标依次减少,Ⅰ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Ⅱ组与Ⅰ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最常见表现形式,心肌缺血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而SMI的发生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加重有关,SMI缺血程度、持续时间是引起急性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63例伴有心脏疾患发生房性心动过速者,与24例无心脏器质性疾患发生的房性心动过速者作对照,观察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的昼夜节律并统计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与发作相关的房性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结果本文检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者87例为11.3%,心脏病组63例检出率为13%,对照组24例检出率为8.4%(χ2=42.8,P<0.001)。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患者房性心动过速以右心房性发生率为高。心脏病组房性心动过速时发作的阵数、房速率、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发作时联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昼夜节律变化在心脏病组不明显而在对照组明显。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对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声显像诊断输尿管囊肿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尿管囊肿为输尿管下端在膀胱内囊肿样膨大性改变,又称输尿管下端囊肿,临床较少见。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12月输尿管囊肿住院病例共24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9例。现就24例病例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血压灸荷值与SMI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同步ABPM及DCG的高血压患者120例(A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0例,B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60例)。血压负荷值:轻度负荷(10.1%-40.0%)、中度负荷(40.1%-80.0%)。根据.24h血压负荷值把患者分轻度(A1组、B1组各30例)、中度(A2组、B2组各30例),分别中度组与轻度纽比较、在同等程度血压负荷下B组和A组比较;各组间分白昼、夜间,各组夜间与白昼进行比较、中度组与轻度组(A组间、B组间)以风同等程度血压负荷下B组和A组间(夜间组、白昼组)分别进行比较,比较不同组间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结暴24h血压负荷值各组比较:轻度负荷下B1与A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负荷值各组夜间与白昼比较:轻度负荷时A1组夜间与白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收缩期、舒张期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SMI的发作频率、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都随着24h、白昼、夜间血压负荷值增高而增加,特别是中度负荷以上。且在同等程度负荷下夜间尤甚.舒张压比收缩压曼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及彩超心动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分别采用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及彩超心动图对患者进行诊断。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59例,心电图的检出率(64.4%)明显高于心电向量图的检出率(28.8%)和彩超心动图的检出率(3.4%);陈旧心肌梗死组29例,心电向量图的检出率(51.7%)明显高于心电图的检出率(20.7%)和彩超心动图的检出率(24.1%);彩超心动图检测到3例患者有左心室室壁瘤。结论心电图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心电向量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和彩超心动图,彩超心动图可用于室壁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率。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42例心肌缺血患者,而常规心电图仅检出2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检出率高,诊断价值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改变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5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24h内行颅脑CT,标准导联心电图(ECG)及心肌酶学检查。结果15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ECG呈AMI改变者38例,经查肌钙蛋白CtnI确诊AMI38例其中前壁5例;前间壁5例;下壁7例;下壁及前壁1例;下壁及右心室4例,非Q波型心肌梗死16例。发现AMI组中出现异常Q波伴ST-T改变,前壁或前间壁AMI时rv1〉rv2〉rv3及SV3下降支出现切迹或挫折,非Q波型心肌梗死ST段呈下斜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有重要意义。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AMI的心电图改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