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an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at the lateral supra-arcuate ligament, QLB-LSAL)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组(Q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每组各31例。记录术前(D0)、术后24h(D1)及48h(D2)QoR-40评分;记录术后2h(T1)、6h(T2)、12h(T3)、24h(T4)、48h(T5)静息与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手术时长;记录术后48h内补救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组患者术后QoR-40量表评分明显高于T组患者(P<0.05);Q组患者术后T2、T3、T4、T5时间点静息及运动时疼痛VAS评分低于T组(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T组(P<0.05)。结论 与TAPB比较,QLB-LSAL可以提高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和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99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全麻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全麻联合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组(QA组),每组33例。神经阻滞均于麻醉诱导前实施。记录患者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拔管后各时间点安静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例数,术后24 h恢复质量恢复评分(QoR-40),下肢肌力,术后恶心呕吐及感染、血肿、皮下气肿、肩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Q组和QA组患者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低于G组,QA组低于Q组(P<0.05);Q组和QA组患者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晚于G组,QA组晚于Q组(P<0.05);Q组与QA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G组,T7~T9时间点QA组患者安静时VAS评分低于Q组(P<0.05),T8~T9时间点QA组患者咳嗽时VAS评分低于Q组(P<0.05);Q组和QA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低于G组,Q组和Q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和QA组患者术后24 h QoR-40评分高于G组,Q组和Q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和QA组患者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例数低于G组,Q组和QA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肌力减退,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感染、血肿、皮下气肿、肩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较前路腰方肌阻滞更理想,可以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后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组(A组)和后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24 h QoR-40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VAS评分、术后48 h补救镇痛发生率、镇痛满意度、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Q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明显降低(P <0.001);A组患者术后6、12、24 h静息与运动状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A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晚于Q组(P <0.05);A组患者术后24 h QoR-40评分明显高于Q组(P <0.001);两组患者术后48 h补救镇痛发生率、镇痛满意度、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相较于后路腰方肌阻滞,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