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快感缺乏、易怒、注意力集中困难、食欲和睡眠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除了可能导致自杀倾向外,抑郁症患者还易罹患冠心病和Ⅱ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欧洲,抑郁症是主要的致残疾病,年患病率约5%;在日本和美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分别达到3%和16.9%;在中国,其患病率3%~5%,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活体哺乳动物脑内单一纯化的神经元群。方法用RT-PCR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脑片鉴定thy1-GFP-J转基因小鼠,取2月龄鉴定阳性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应用番木瓜蛋白酶分离系统制备脑组织单细胞悬液,PI标记死亡细胞,流式细胞仪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技术(FACS)分选收集GFP 和PI-的存活神经元,并抽提获得细胞的RNA和蛋白。结果阳性转基因小鼠DNA的PCR扩增鉴定显示为内参(324bp)和所转基因(173bp)两条带,脑片的激光共聚焦扫描结果显示海马和皮层均可见大小较均一的圆点状绿色荧光。经FACS分选后的细胞几乎全都发出绿色荧光,每次产量约为0.5~1×106个存活神经元。获得的纯化神经元中抽提的RNA和蛋白可用于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论利用FACS可以从thy1-GFP-J转基因小鼠脑内获得单一纯化的存活神经元群。该技术的应用将为活体神经元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定量分析研究提供一个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氧剥夺(OGD)诱导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细胞内磷酸化Rb蛋白(p-Rb)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OGD1 h后恢复糖氧供给(OGD/R)6 h、12 h和24 h组。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p-Rb表达特点及其与TUNEL染色的关系。结果 p-Rb在OGD/R各组神经元的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主要在神经元细胞浆内强表达,OGD/R6h组p-Rb与TUNEL染色共定位细胞比例开始增高,12 h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OGD/R24 h组很少观察到两者共定位染色。结论 Rb磷酸化介导的神经元细胞周期紊乱可能是缺血缺氧诱导的神经元早期凋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发现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学(CPPT)讨论课教学效果好的师资群体及其特征,建立临床医学讨论课师资评价模式.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参加CPPT神经病学课程的五年制、八年制及5+3年制临床医学生184名,按小班随机分配讨论课老师一名,可为教学医院专科高级或中级职称老师,或学生助教(TA)一名,课程结束后在线填写对授课老师的评价表,结合专科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评价师资教学效果.结果 学生对于授课老师的专业能力、对课程的讲授和对学生的帮助三个方面的认可度达到90.2%、86.4%和86.4%;TA带教学生的专科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高级职称师资带教成绩,且高分段学生人数的比例高于中级职称老师高分数段学生人数的比例(P<0.05).结论 学生助教参与的CPPT讨论课教学效果好,鼓励多选拔并培养高年级学生当助教参与讨论课的讲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孕期尼古丁暴露(PNE)致成年雌性子代抑郁症易感的宫内发生机制。方法:将受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NE组,PNE组大鼠于孕9~20 d皮下注射尼古丁2 mg/(kg·d),2次/日。部分子代大鼠于孕20 d取脑切片Neu 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形态改变;部分大鼠正常出生喂养至3月龄,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检测刺激前后雌性子代大鼠行为学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中与突触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旷场试验中PNE组成年雌性子代大鼠CUMS后表现为总路程、总速率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5),粪便粒数增加(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表现出抑郁行为;PNE组孕20 d胎鼠前额叶皮质变薄,海马细胞层结构不清,轴突不连续;CUMS后PNE组成年子代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突触生长发育相关基因NR1、NR2A、NR2B、Syn I和Snap25 m RNA转录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PNE导致大鼠成年雌性子代应激后抑郁症易感性增加,可能与子代前额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和突触形成发育等基因转录水平降低,所致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近年来,武汉大学医学院进行全面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根据改革的需要,神经病学教学也由传统的课程整合到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及治疗学(CPPT)的课程中。目前CPPT神经病学采取教师大课讲授理论、小组病例讨论,结合实习课病理切片阅片和临床见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在试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神经病学的课程特点,使其在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神经解剖学知识掌握不牢固且复习课时相对过少,临床医生兼顾教学可能会因为工作繁忙而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病例讨论积极性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适当增加《CPPT神经病学》中神经解剖部分复习课时数;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医学教师,充实并稳定教师队伍;适当调整讨论课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性;同时增设由学生担任的助教岗位辅助讨论课教学等方法,促进神经病学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溶血磷脂酸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血磷脂酸是脂质代谢中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由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能引起海马神经元凋亡、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以及脑内皮细胞紧密连接通透性增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学改变密切相关,提示在病理情况下溶血磷脂酸能引起血脑屏障开放,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各类细胞而产生不同的病变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指导的视频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采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制作的康复训练视频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实施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两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干预后观察组上述2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运用视频视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更有利于患者偏瘫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疾病的发生机制、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策略、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2例确诊为MG合并GBS临床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国内外共21例MG合并GBS病例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共得到国内外MG合并GBS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84岁,平均(44.67±17.11)岁。多数患者起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诱因;2种疾病起病时间最长间隔可达23年。大部分患者具有典型眼外肌无力及迟缓性四肢瘫痪表现,此外一些共同临床特征还包括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困难、面肌瘫痪等。实验室检查提示,所有行肌电图检查患者神经传导及低频重复电刺激实验结果均异常,19例患者脑脊液提示蛋白细胞分离,15例患者测定乙酰胆碱抗体阳性,未测定乙酰胆碱抗体的5例患者新斯的明试验均为阳性。经临床治疗后,21例患者中(19例记录)14例患者预后较好(Hughes≤2)。结论:MG合并GBS多见于青年男性,起病前有感染等诱因,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MG及GBS临床表现、乙酰胆碱抗体测定、脑脊液分析结果及神经电生理异常,治疗上应采用吡斯的明、类固醇及丙种球蛋白等联合用药,早期识别及正确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抑制剂Roscovitine(Ros)对糖氧剥夺(OGD)诱导的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OGD1h后恢复糖氧供给(OGD/R)3h、6h、12h、24h组及Ros(100μM)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神经元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和E2F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OGD/R12h组及Ros组神经元p-Rb表达;TUNEL法检测OGD/R12h组及Ros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OGD/R各组神经元p-Rb及E2F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12h达最高;Ros组p-Rb及E2F1的表达减少,少于OGD/R12h组(P<0.05);Ros组p-Rb和TUNEL阳性细胞率均低于OGD/R 12h组(P<0.01),两组中大部分TUNEL阳性细胞与p-Rb表达共定位。结论:Ros可能通过抑制Rb磷酸化及E2F1介导的凋亡机制来减少缺血缺氧后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