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磊  宋文全  张征  余明芳 《重庆医学》2000,29(6):500-50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抗巨细胞病毒(HCMV)抗体和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水平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酶联免疫反应(C-ELISA)和ELISA技术检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AECA和抗HCMV抗体(IgG)。结果:41例冠心病组抗HCMVIgG抗体的阳性率为73.2%,而对照组阳性率为31.0%。冠心病组AECA阳性率为34.1%。结论:冠心  相似文献   
2.
本院1990年12月从脑脊液中分离出一株硝酸盐阴性杆菌。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儿,男,12岁。于1990 年10月17日因外伤昏迷而入院。入院时血象:Hb120g/L.  相似文献   
3.
循环免疫复合物 (Circulatingimmunecomplexes ,CIC)的检测 ,对各种免疫损伤引起的疾病诊治十分重要 ,对病毒性肝炎 ,特别是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更是实验室比较重要的指标。本实验检测了乙肝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的血清CIC的含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标本来源  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血清标本 ,共 611例。其中以 5项指标全部阴性者为对照组。1.2 HBV标志物检测  采用ELISA法 ,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1.3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  采用P…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儿科门诊2000年1月~11月共接诊502例流行性腮腺炎,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2名流行性腮腺炎,男327例,女185例,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4岁,10~14岁的患儿最多为352例,占70%。季节:全年均有发病,主要集中于1~4月份,3~4月为高峰。  相似文献   
5.
癌胚抗原(CEA)由Gold等于1965年首次报告后,国外相继对抗原成分、特异性、临床应用及其对肿瘤诊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价。认为目前CEA 作为肿瘤标志物,虽然特异性不够高、尚难早期诊断肿瘤,但对于直(结)肠癌监测术后疗效、复发、预后等,其价值是公认的。Munjal等认为CEA结合己醣异构酶(PHI)对肿瘤的旺转移,是较好的标志,酶和CEA同时升高,其水平可提示癌扩散的广度。国内对CEA诊断肺癌的研究亦有报道。我们使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CEA—EIA试药盒,检测了正常人54例,临床病人216例,对CEA临床价值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7.
空气负离子对豚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免疫球蛋白A(IgA)是Hereman(1959年)首次从血清中分离出来的抗体。1963年Feinstein 等在人和兔的体液如初乳、唾液、气管分泌物和泪液中,发现IgA 含量比血清高6~8倍。分泌性IgA(SIgA)广泛存在于人体外分泌液中。泪SIgA 是由反射泪腺或结膜浆液腺间质中浆细胞合成的2个IgA、泪腺腺泡上皮生产的1个分泌碎片(SC)和  相似文献   
9.
Hegner早在1916年便发现了泪的抗体活性,但人泪免疫球蛋自(以下简称Ig)的研究却长期未获瞻视,国内直到近5~6年才有些报道。至今文献资料不多,正常人的含量、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尚不一致,测定方法也不相同,未能标准化。以致泪Ig的含量测定,本应为眼科临床极为重要的检测指标,却至今未能有效应用,有鉴于此,我们于1984年在重庆地区测定了100例200只正常眼滤纸泪样的免疫球蛋白,现报道于下。对象和方法检查对象:经眼科检查确诊眼部正常,全身健康的正常人100例200只眼;年龄8~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明芳  苟颖 《四川医学》2007,28(5):573-57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的效果。方法对4例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结果4例患者经腹引流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具有感染机会少,减少患者痛苦,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使用效果好等优点,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