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检测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uinolone resistance,qnr)阳性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染色体旋转酶GyrA和拓扑异构酶ParC的突变位点.方法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对有异常峰型的菌株进行DNA测序.结果 qnr阳性Kpn GyrA亚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同源性分析,以用于医院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从ICU病房分离的10株鲍曼不动杆菌,提取DNA后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感染ICU、外科ICU分离的PDR-AB菌株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中为同一克隆株,敏感菌株与泛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差异明显.结论 ICU存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3.
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临床应用的重要抗生素之一,随着其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我国部分地区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已经达到77.6%5[1].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外膜通透性降低和细菌外排泵系统过度表达,以上机制均可使进入细菌的药物减少(图1[2]),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1998年Martinez-Martinez等[3]发现了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机制,引起了世界各地研究者对该耐药机制的关注.本文将就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重点介绍质粒介导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4.
1073例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HFMD)儿童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感染状况及重症HFMD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 采集HFMD患儿咽拭子标本,检测EV71和CA16感染情况,分析患儿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并对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3例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11-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体变化趋势。方法采集4064例在我院就诊的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3年间6岁以上患儿占96.0%;发病以5~7月份为主,占73.5%。2011-2013年HFMD 患者 EV71、CA16和未分型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依次为42.6%、35.3%、18.5%,16.1%、22.6%、11.5%,41.3%、42.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3.3,P<0.05)。2013年EV71、CA16检出率明显低于2011、2012年,未分型病毒检出率明显增高(P均<0.017)。613例重症HFMD患儿中,EV71感染占59.2%、CA16感染占11.1%,未分型病毒感染占29.7%,且均以肺炎合并脑干脑炎为主。结论2011-2013年HFMD病原谱发生了变化,未分型肠道病毒增多,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诊肠镜诊断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6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均行急诊结肠镜检查, 分析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因, 比较不同肠道准备方法、不同出血程度患者急诊肠镜检查完成情况, 依据急诊肠镜检查成功与否分为检查成功组、检查失败组, 比较2组临床资料, 分析影响急诊肠镜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因有结肠癌、结肠息肉、结肠憩室等;不同肠道准备方法诱发再出血或出血加重率无明显差异 (P>0.05) , 重度出血组活动性出血病灶发现率高于轻度出血组、中度出血组 (P<0.05) ;急诊肠镜检查成功组女性、年龄>45岁、阑尾切除史、服药期间步行时间短、肠道准备不充分、检查前未服完全部清肠药、肠道解剖结构异常、医师操作不规范比例低于检查失败组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45岁、肠道准备不充分、肠道解剖结构异常是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诊肠镜检查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急诊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尤其是中重度出血有重要诊断意义, 女性、年龄>45岁、肠道准备不充分、肠道解剖结构异常是影响其诊断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肠道门诊165例腹泻患者的病原菌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2010年肠道门诊就诊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以便针对重点人群制定肠道传染病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并运用描述性研究,对2010年4-9月在医院肠道门诊按腹泻病就诊的165例患者,分别进行细菌学、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结果在165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3株,占7.9%,主要为志贺菌属与霍乱弧菌,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20~50岁的病例居多;可疑致病的食物以熟肉冷荤、水产品等为主。结论 2010年腹泻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不高,但有霍乱病例,提示对该病仍应重点预防控制;由于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从临床症状上难以鉴别,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效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赛拉嗪(I_2)的3类类似物共33个,其中27个是新化合物,初步药理试验表明,Ⅰ、Ⅱ类的镇痛和肌松作用较好,Ⅲ类作用较弱。其油水分配系数与镇痛作用并无明显关系。其中 I_9的作用比 I_2略强。  相似文献   
9.
何菡  孙桂珍  王清涛 《北京医学》2012,34(12):1055-1059
目的 了解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在肺炎克雷伯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并探讨其相关耐药机制.方法 纸片法和E-test法检测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多重PCR方法检测菌株中qnr的携带情况;接合实验证实qnr的可转移性;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分型检测qnr阳性菌株的同源性;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检测qnr阳性菌株染色体旋转酶GyrA和拓扑异构酶ParC变异位点.结果 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16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检出48株qnr阳性菌株,分别为1株qnrA阳性菌,21株qnrB阳性菌,22株qnrS阳性菌,4株同时携带qnrB和qnrS.25株qnrB阳性菌和7株qnrS阳性菌接合实验成功.同源性分析未发现qnr基因在院内有暴发流行.检测到GyrA亚基存在4种氨基酸突变类型,ParC亚基存在2种氨基酸突变类型.结论 本研究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中qnrB和qnrS为流行亚型.qnr基因在不同菌株中可水平转移,与编码GyrA和ParC氨基酸位点突变同时存在时可导致高水平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低龄儿童病例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手足口病(HFMD)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EV71和CA16感染情况,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结果收集到1 073例HFMD儿童疑似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和临床资料,EV71男女总的阳性检出率为46.04%,CA16男女总的阳性检出率为9.04%。结论本次北京地区HFMD疫情的主要病原体包括EV71和CA16,EV71感染率高于CA16,分析结果可为HFMD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