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要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诊断为CSF患者20例,CAG显示无管腔狭窄及无慢血流的正常血流速度(NCF)者24例为对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并分别测定2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2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及血脂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CSF组血清MMP-9、TNF-α水平较NCF组明显增高(P<0.05),但2组的hs-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MMP-9、TNF-α2种炎症因子可能介导或参与了CSF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血清MMP-9、TNF-α水平的检测及对CSF的诊断有一定的判断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灸医籍选读》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期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其传统教学模式受限于信息技术的落后,存在教学课时短、知识点松散、内容多等缺点,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且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由此,笔者提出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针灸医籍选读》教学的策略,并通过课堂实践与问卷调查证实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率加快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升高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所有疾病的死亡率。本文综述慢性心率加快的发病机理、影响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分析186例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内造影剂排空延迟的结果,根据不同情况和造影剂滞留现象进行分型,分别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Ⅲa型、Ⅲb型和Ⅲc型)。结果以造影剂贴壁Ⅱ型为最多见,其次为Ⅲ型,再次则是Ⅰ型。其发生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的血糖及糖基化产物水平,了解其与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海军总医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88例,根据是否出现缺血并发症如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血管病术前临床危险因素、血糖、糖基化产物(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评价各组术前危险因素、糖代谢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差异。结果事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发病率、用药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1)2220μmol/L为界值,糖化血清蛋白升高患者出现围术期缺血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OR=2.96,95%CI:1.50~5.81,P=0.001).结论糖基化产物中,术前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增高可能是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缺血并发症的危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对比分析。方法:对141例患者分别行腺苷负荷MPI及CAG检查,并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对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腺苷负荷MPI阳性的99例患者中,经CAG检查确诊冠心病者52例,冠状动脉慢血流(CSF)者3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10例。腺苷负荷MPI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2.9%和44.7%;对CSF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2.2%和75.0%。结论:腺苷负荷MPI阳性者中一部分为冠心病患者,一部分为CSF者,对于腺苷负荷MPI异常的患者需进一步行CAG检查以明确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不同,分为CSF组、正常血流(NCF)组和CAG阳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3组均行CAG、静息心电图(ECG)、腺苷负荷ECG、静息及腺苷负荷SPECT检查,评价其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结果:CSF组腺苷负荷SPECT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率(84%),明显高于平静ECG(20%)及腺苷负荷ECG(52%)。CSF组在腺苷负荷SPECT中显示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高于NCF组,低于CAG阳性组。结论:CSF与心肌缺血关系密切,腺苷负荷SPECT可以作为检测CSF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超声造影(MCE)在冠心病早期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高危人群20例(A组)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B组),分别行MCE并4次闪烁成像,比较两组受检者闪烁成像后心肌微循环再充盈峰值强度(PI)、达峰值强度时间(TP)及微泡持续显影时间(T)的差异并作定量分析.结果 A组闪烁成像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PI为(-30.4±7.3)dB,TP为(12.6±5.2)s,T为(7.6±2.2)min,B组PI为(-21.5±8.6)dB,TP为(8.2±4.8)s,T为(4.1±1.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MCE多点闪烁显像,通过监测心肌微循环再充盈PI、TP及T可达到定量评价冠心病早期心肌微循环灌注异常的目的,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冷加压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为临床检测冠心病早期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损伤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研究手段.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第1组)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冠心病高危人群(第2组)各20例,分别于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实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并计算其内径变化百分率;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并计算其流速变化百分率.通过比较干预状态下两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的变化率及前降支流速的变化率达到评估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目的 .结果 ①静息状态下两组冠状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基础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冷加压实验后,第2组冠状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为 (4.53±2.65 )%、冠状动脉流速增加百分率为(23.64±5.72 )%,明显低于第1组的(11.37±3.29)%及(43.76±4.2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③含服硝酸甘油后,第2组冠状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为(15.64±2.41 )%、流速增加百分率为(45.07±4.14)%与第1组的(14.75±3.18)%及(46.12±3.9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高危人群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时可能已合并有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损伤,冷加压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常常聚集在同一个人身上,其致病作用互相协同、互为因果,大大加速了心血管病的进程,多种危险因素低水平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比单个危险因素程度升高的后果更严重.因此,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对于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