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4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PCT 与NT - proBNP 这两项生化指标在MODS 发生及其转归中的临床意义及两者有无
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期2a,为前瞻性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 病区,依据MODS 诊断标准,排
除部分病例,发病后24h 内,统一标准采取血样查PCT 与NT - proBNP 两项指标,并跟踪病例28d。结果: 1. 反映
脓毒症程度的指标PCT 和NT - proBNP 作为心脏功能的生物标记物有相关性( 相关系数r = 0. 571) 。2. 早期
PCT 和NT - proBNP 的高低与病人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均能独立的预测MODS 病人的预后。结论: PCT 和NT
- proBNP 在脓毒症转变成MODS 的早期均能独立的预测MODS 病人的预后。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因此,联合
两者早期识别、及时判断MODS 病人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复合琥珀酰明胶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液组(HSC组)(n=30)和高渗氯化钠复合琥珀酰明胶组(HSCG组)(n=30),观察患者休克复苏的效果,并记录患者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休克症状均有改善,MAP、CVP、PCWP上升,尿量增加,血乳酸下降;HSCG组经治疗后MAP、CVP、PCWP上升幅度及尿量明显高于HSC组(P〈0.01),且作用维持时间长,血乳酸下降更加明显。结论:高渗氯化钠复合琥珀酰明胶在复苏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效果优于高渗氯化钠。  相似文献   
3.
目的:奥尔芬-75,秋水仙碱对早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评价奥尔芬-75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10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奥尔芬-75(A=48)组、秋水仙碱(B=58)组,分别给予奥尔芬-75,秋水仙碱镇痛.采用参考视觉脸谱评分法疗效判断,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组早期镇痛效果高于B组(P<0.05);同时A组不良反应少于乙组(P<0.05).结论:奥尔芬-75对早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前后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2例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检测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发病超过12 h未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64例AMI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组较未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组NT-ProBNP水平降低更加显著(P<0.05);死亡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的变化体现心功能恢复的状况,AMI患者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同时可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持续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125例A M I住院患者排除糖尿病后,根据住院期间患者随机血糖值分为:A组(入院24 h后空腹血糖<6.1 mmol/L );B 组(入院24 h 后空腹血糖<6.1 mmol/L 且随机血糖<9.0 mmol/L );C组(入院24 h后空腹血糖≥6.1 mmol/L或随机血糖≥9.0 mmol/L )。分析比较各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B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A组与B组死亡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非糖尿病性持续性高血糖AMI患者的预后较一过性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差,检测其血糖水平对判断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 (APACHEⅡ)评估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转归的价值.方法:将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近期是否发展至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分成两组,重症组(A=38)和对照组(B=52),进行APACHEⅡ评分,并进行临床比较.结果:重症组和对照组的APACHEⅡ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三分位数分层,高、中、低不同层的APACHEⅡ分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有助于预测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疾病的转归,且随着评分值增高,其意义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酸碱平衡紊乱急诊危重患者的类型。方法分析115例酸碱平衡紊乱急诊危重患者的不同类型,并根据治疗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35例及生存组80例,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测定的结果。结果①115例酸碱平衡紊乱危重者中,仅存有一种酸碱平衡紊乱者78例(67.83%),两重紊乱者36例(31.30%),三重紊乱者1例(0.87%)。115例酸碱平衡紊乱患者中,发生最多的为中代谢性酸中毒28例(24.35%),其次为呼吸性碱中毒者24例(20.87%)。②死亡组最后一次血气分析值与生存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诊危重症者进行处理与诊断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做好血气分析检测,积极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情况,以此保障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改善心肌缺血、纠正酸碱失衡、改善心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常规面罩吸氧,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NPPV治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R、HR、SBP、DBP、PaO2、PaCO2、血清BNP及住院时间[(18.3±2.2)、(79.5±8.5)次/min、(121.2±5.9)、(78.5±8.2)、(97.8±3.5)、(36.2±6.4)mm Hg、(201.2±80.5)pg/ml、(18.7±3.9)d]与对照组[(20.6±2.8)、(84.2±8.7)次/min、(127.6±6.9)、(83.5±6.7)、(91.7±4.5)、(39.5±2.1)mm Hg、(312.5±81.7)pg/ml、(22.5±2.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26、2.302、4.252、3.096、6.510、2.719、6.363、4.616,均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2,P0.05)。两组有效率、7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699、1.853,均P0.05)。结论 NPPV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心功能、调整呼吸、纠正患者缺氧缺血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CT与NT-proBNP这两项生化指标在MODS发生及其转归中的临床意义及两者有无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期2a,为前瞻性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病区,依据MODS诊断标准,排除部分病例,发病后24h内,统一标准采取血样查PCT与NT-proBNP两项指标,并跟踪病例28d。结果:1.反映脓毒症程度的指标PCT和NT-proBNP作为心脏功能的生物标记物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571)。2.早期PCT和NT-proBNP的高低与病人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均能独立的预测MODS病人的预后。结论:PCT和NT-proBNP在脓毒症转变成MODS的早期均能独立的预测MODS病人的预后。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因此,联合两者早期识别、及时判断MODS病人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