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 VEGFR-3)信号通路的关系,从而揭示胃癌淋巴管转移的部分机制.方法:选择胃癌患者100例 ,其中早期胃癌13例,进展期胃癌87例(无淋巴结转移者37例,有淋巴结转移者50例);取距胃癌病灶>5 cm处的正常胃黏膜标本30例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对照组和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 、VEGF-D、VEGFR-3、ICAM-1和肿瘤新生淋巴管密度.观察胃癌组织中淋巴管、血管受侵情况.结果:ICAM-1阳性表达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而增加,对照组、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ICAM-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0%、7.7%和31.0%( P < 0.05);ICAM-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受侵、VEGF-C和VEGF-D阳性表达有关(分别为 P <0.005, P <0.025, P < 0.025, P <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AM-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VEGF-D阳性表达相关( P =0.001 2, P =0.023 7 ).结论:ICAM-1阳性表达与VEGF-D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是VEGF-D通过VEGFR-2信号途径调节ICAM-1表达,从而在胃癌淋巴管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再手术治疗(附2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复发。方法: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0年5月6年间手术治疗28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无肠梗阻复发,术后8例发生切口感染,无手术死亡及肠瘘发生。结论:把握好手术时机是提高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的关键,肠排列术是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17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切除组仅1例存活大于1年,余者均于半年内死亡,切除组中有6例(6/12例,50%)获得3年以上生存期,结论:对胃癌穿孔患者治疗须持积极态度,尽可能施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结肠造口术并发症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0~1999年共行结肠造口术14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6例。现就此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附285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3年收治的285例合并急性肠梗阻的结直肠癌病例。结果28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65例;死亡2例,病死率0.7%,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希罗达方案和标准Mayo方案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疗效以及副反应。方法64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A组接受希罗达方案,B组接受标准Mayo方案,观察两组在化疗中的疗效和副反应。结果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0.0%和43.8%,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副反应主要为腹泻(25%)、手足综合征(43.8%)、口炎(15.6%),B组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37.5%)、恶心(25%)、呕吐(12.5%)。结论希罗达方案和标准Mayo方案均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有效方案;希罗达方案全身性副反应较轻,免住院治疗,较高耐受性及安全性,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营养支持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01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应用三阶段营养支持的方法进行治疗的结果和并发症。结果:52例应用营养支持治疗的病例中,治愈46例,死亡6例。无严重代谢及营养并发症。结论:营养支持是治疗SAP的重要手段,早期以经外周静脉的TPN为主,随着病情的稳定,尽早实行EN,对于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减少细菌移位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林李波  徐小莉  邓兰树  何新卫 《河北医学》2006,12(12):1258-1259
目的:探讨CA19-9在消化道肿瘤术后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20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CA19-9水平。结果:术前检测阳性124例,占62%。切除组174例,术后一个月,半年,二年恢复至正常的分别为154,146,122例,占88.5%,84.0%,70.0%,阳性者中26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CA19-9多能恢复至正常。通过动态监测CA19-9水平,用以评价手术疗效、复发或转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7岁,因停经20+周,排血便17 h伴晕厥3次来我院就诊.查体: T 36.2 ℃,P 102次/min,R 20次/min,BP 13.3/8.2 kPa (100/62 mm Hg).神清,贫血貌;截石位肛窥镜下齿状线远侧1、5及11点处见有外痔,均未见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报道其病变下缘距肛缘 8cm以下者占 70 % [1] 。我们自 1998年起 ,通过对直肠癌病理解剖的研究 ,手术操作技术的改进 ,对距肛缘5cm的低位直肠癌 ,应用单层缝合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 ,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14例 ,男 10例 ,女 4例。年龄在 34~ 6 4岁。病程 3~ 12个月 ,癌灶下缘距肛缘均为 5~ 6cm(以直肠指检及直肠镜检查报告结果互相对比为准 )。其病变占肠壁周径 1/ 2 10例 ,3/ 5 4例。病理检查为腺癌 12例 ,粘液腺癌 2例。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