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4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BC和PCR-SSCP法在48例NHL中研究p53基因外显子5~8中发生突变的类型、频率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以及它们与病理分型、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突变型p53蛋白在NHL中的阳性率为41.7%,其中在弥漫型大细胞性淋巴瘤(DLCL)为75%,在非DLCL为35%,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NHL中PCRSSCP阳性主要见于DLCL,检出率为15%,在非DLCL中PCR-SSCP均为阴性(P<0.05)。表明国人NHL,尤其在恶性程度很高的DLCL中存在p53基因突变,各型NHL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中 p5 3mRNA的表达与突变型p5 3蛋白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ABC法。结果 在 4 8例各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 p5 3mRNA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检出率为5 8.3 % ,突变型 p5 3蛋白染色阳性率 4 1.7% ;在突变型p5 3蛋白阳性组中 p5 3mRNA的检出率为 80 .0 % ,显著高于突变型 p5 3蛋白阴性组 ( 4 2 .8% ) (P <0 .0 5 )。 结论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存在 p5 3基因突变 ,产生了突变型p5 3mRNA ,提示后者的表达增强可能是导致突变型 p5 3蛋白表达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治疗老年患者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雷替曲塞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LV联合氟尿嘧啶(5-Fu)治疗,治疗不少于2个周期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且治疗组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雷替曲塞方案治疗,毒副作用可耐受,同时临床应用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节拍性化疗(metronomicchemotherapy)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临床诊断的原发性肝癌41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1例,TACE间歇期接受节拍性化疗,即每次TACE术后1周给予替加氟100mg口服,每日1次;环磷酰胺50mg口服,每日1次,持续口服2~3周,休息1周;2~3次TACE术后,持续节拍性化疗3~4个月。B组20例,仅用TACE治疗。每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B超、CT和AFP等,并评价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个月和12个月,A组近期疗效为76%,B组近期疗效为45%,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1年存活率为60%,B组为33%,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毒副反应相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TA-CE联合节拍性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提高近期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研究大鼠肝癌和新生大鼠肝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着手,分析了癌胚之间基因表达的异同,研究了AFPmRNA和TATmRNA致癌基因等的变化规律,使用地塞米松对它们的表达进行了调节。地塞米松的类似物知母皂甙也显示出对AFP的抑制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动物的诱癌及处理 使用100~  相似文献   
6.
我科1992年收治小脑梗塞2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28例年龄51~78岁。有高血压病史20例,冠心病5例。伴房颤2例,风心病伴房颤1例.糖尿病2例,颈椎病10例,中风病史2例。1.2临床表现:安静或睡眠中发病15例,劳动时5例,情绪激动时5例,突然转颈时3例。头晕21例,恶心、呕吐16例,头痛12例.站立和行走不稳11例,一侧面部麻木5例,耳鸣5例,声音嘶哑3例。昏迷2例,嗜题4例,共济失调17例,眼球震颤10例,双眼侧向凝视2例.颈抵抗2例,一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3例,轻偏瘫8例,痛温觉减退3例,四肢肌张力降低5例,一侧锥体束征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胆囊收缩素(CCK)酪氨酸的硫酸化的意义及胚胎中CCK结合蛋白的性质。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从鸡胚提取,纯化得到一种CCK结合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达电泳纯。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凝集素作点印迹法分析。结果 其亚基Mr为34×10^3,此结合蛋白与不同的CCK-Sepharese作用时显示,其与硫酸化的CCK8、非硫酸化的CCK8、硫经亮氨酸脑啡肽(Le  相似文献   
8.
关于癌变的机理,目前存在二种基本观点:体细胞基因突变学说和外遗传基因表达调控失常学说。由于发现了不少肿瘤细胞逆转的实例,以及肿瘤细胞趋向于宿主的胚胎表现型特征,因而许多学者支持第二种观点,认为肿瘤是细胞反分化后,重新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失常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上海第一医学院脏象专题研究组曾对肾虚疾病进行研究,发现在不同疾病具有共同的肾虚见证,并有明显阴阳失调现象时,以补肾为主,调整阴阳的药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由于临床上常观察到阴虚生热,阳虚生寒等见证,我们推测这种情况可能与机体内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而药物疗效的一种机制可能在于对能量代谢的调整。故此,对肾虚病人作了一些有关能量代谢的生化变化的观察,发现肾  相似文献   
10.
HMG蛋白是非组蛋白中一类性质较为特殊的蛋白质。近年来由于发现它们可能与转录、复制有关,参与基因的调控,因而受到了重视。 HMG蛋白最初在提纯组蛋白H_1时被发现。当组蛋白H_1用过氯酸从染色质抽提出来后进行氨基酸分析时,总发现有富含酸性氨基酸的物质污染,这些“杂质”可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