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F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其中29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加相应的减压治疗,术中植骨67例。结果:所有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生理曲度得到明显恢复,Coob’s角显著减小。随访8~19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29例合并神经症状者,25例得到改善,4例改善不明显。结论: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两种不同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该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62例,均采用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将所有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Ⅰ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Ⅱ组:后正中入路组。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Cobb角纠正率、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的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Cobb角纠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时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第2周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对比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在保证压缩椎体高度复位满意的同时,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疼痛缓解早,术后早期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软骨终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对相邻节段软骨终板的影响.方法:6只健康3~4岁雌性山羊,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3只.Ⅰ组为假手术组,仅切开显露颈椎椎体及椎间盘;Ⅱ组为实验组,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手术节段均为C3/4.手术6个月后于腹腔注射麻醉下切取Ⅰ组及经X线证实手术节段已骨性融合的Ⅱ组山羊C2/3、C4/5上、下终板右侧组织块制备电镜标本,观察软骨终板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超微结构;空气栓塞法处死山羊,完整取下包含上、下终板及部分终板下骨质的C2/3和C4/5椎间盘,于正中矢状面上切取组织块制备光镜标本,行HE染色,测量软骨终板缺损的宽度并参考Ariga评价标准判定其退变情况,测量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结果:Ⅰ组软骨终板组织学表现正常,Ⅱ组83.3%出现轻度退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均未观察到中、重度退变情况.Ⅰ、Ⅱ组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分别为71.9±2.3μm与92.6±14.2μ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Ⅰ组比较,Ⅱ组软骨终板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发生退变.结论:颈椎前路融合术可导致相邻节段软骨终板退变,而这种改变可能是引起相邻节段椎间盘营养障碍和退变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伤椎置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SI)、腰背疼痛VAS评分改善等指标.结果 本组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神经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650 mL.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16~2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 、SI及腰背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能充分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恢复脊柱前、中柱力线结构,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减少长期腰背疼痛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在多节段胸椎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脊柱外科2005年1月至2018年8月共有30例采用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在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平均年龄为56.5岁。其中合并有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例,有浸润型肺结核9例;病变连续累及3个椎体16例,4个椎体5例,5个椎体4例,呈跳跃型累及3个椎体者5例。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15~115 mm/h,平均46 mm/h。术前Cobb's角20~35°,平均26°。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10例,C级5例,D级8例,E级7例。术前肺功能检测为重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8例,中重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22例。结果所有患者监测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结果呈下降趋势,术后4周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未发现结核复发,胸椎骨质破坏加重及脊髓神经损伤加重征象,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脱出及断裂,植骨块骨性融合。术后Cobb's角10~12°,平均1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术前Frankel分级D级8例和C级5例患者恢复到E级,2例B级患者恢复至E级,8例B级患者恢复至D级。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全部骨性融合。结论前方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术,其中1个间隙融合5例,2个间隙融合12例,3个间隙融合4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根据JOA评分、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及X片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34.5±24.7)min,术中出血量(92.6±65.7)ml。术后随访12~47个月,平均26个月,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优6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4%;JOA评分由术前的(10.3±1.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3.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植骨均融合,椎间融合器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椎间融合器无沉降,颈椎前凸曲度保持良好。结论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2008年1月-2010年9月间40成人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采用ISS评分及ASIA评分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都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有效率为100%.同时术前ISS评分与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术前病情越轻,改善越快,病情越重,预后约差.结论:成人脊柱脊髓损伤的手术应根据患者全身伤情决定,ISS评分在脊柱脊髓损伤的伤情评估及预后判定中的运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种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方法.方法 CT荧屏上确定胸腰椎骨折的成形平面并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CT光标下定位,局麻下按预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经度穿入手钻,CT证实手钻位置满意后沿手钻置入导针,拔出手钻后沿导针置入工作通道至椎体后壁前方3 mm左右,拔出导针,用钻头通过工作通道于骨折椎体内开一隧道至距椎体前壁3~5mm,通过工作通道于隧道内置入KyphX可膨胀球囊,CT证实球囊位置满意后,向球囊内缓慢注入碘造影荆至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皮质骨壁保持完整或球囊内压力达400Pa,抽出造影剂,拔出球囊,用配套器械通过工作通道于复位后的骨折椎体空腔内缓慢注入骨水泥3~5mL,等骨水泥固化后拔出工作通道,皮肤穿刺口用创可贴封闭.共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5~71岁,平均64岁,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9例,椎体轻度爆裂性骨折3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1侧穿刺成形,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中出血10~20mL,无1例损伤脊髓、脊神经、血管或胸腹腔脏器,无骨水泥渗漏与栓塞;术后1~3 d戴腰围下地行走,除3例有腰背部酸胀外无其它不适.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定位精确、损伤小、恢复快,适应证较广,放射暴露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4例,单纯行PLDD治疗;试验组26例,PLDD联合臭氧注射,临床疗效采用M acN ab评分及VA 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1d、7 d,电话随访3个月疗效。结果:术后的优良率分别为试验组90%,对照组6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可以加速腰腿疼痛症状的改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