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雷帕霉素(Rapamycin,RPM)是一类从吸水性链霉菌中分离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因其强效的免疫抑制和抗细胞增殖活性已广泛用于器官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的防治[1].近年研究发现,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能加速细胞周期过程、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相关[2-3].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尤其是白血病也存在mTOR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1,4].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112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住院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该院病案数据库提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剔除未能明确病理分型及重复入院的病例,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起病部位及分期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住院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126例,男女比例为1.94∶1。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年龄集中在20~40岁,以混合细胞型(64.16 %)、结节硬化型(29.48 %)为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年龄以50~70岁为多,发病率位于前10位的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3.31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7.35 %)、套细胞淋巴瘤(6.40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4.30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4.09 %)、前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3.88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3.46 %)、血管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3.04 %)、滤泡性淋巴瘤(2.94 %)、伯基特淋巴瘤(2.52 %)。两者起病部位均以颈部淋巴结常见。结论 HL和NHL发病存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起病部位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和IL-17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FAB分型标准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3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61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FN-γ、TGF-β、IL-6和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ALL组与AML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GF-β、IL-6、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L组血清IFN-γ与IL-6水平高于AML组(P<0.05).ALL组和AML组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血清IFN-γ水平高于未缓解患者(P<0.05),TGF-β、IL-6和IL-17水平低于未缓解患者(P<0.05).ALL组和AML组中,IFN-γ与TGF-β、IL-6和IL-17呈负相关(P<0.05),TGF-β与IL-6和IL-17呈正相关(P<0.05),IL-6与IL-17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FN-γ 、TGF-β、IL-6和IL-17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与评价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何光翠  范方毅  苏毅  曾彦  易海  邓锐  缪晓娟  邱玲   《四川医学》2017,38(10):1195-1197
目的分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合并重症感染的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例合并重症感染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短程甲氨蝶呤(MTX)、环孢素(CSA)、骁悉(MMF)联合方案。移植物:动员后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2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分别为12d和9d,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18d和12d。随访时间分别为:32个月和30个月。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作为合并重症感染的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但目前病例数较少,还需临床进一步探索及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使用"氟达拉滨(Flud)+马利兰(Bu)+司莫司汀(CCNU)+阿糖胞苷(Ara-C)"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患者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预处理方案为Flud 30 mg/(m2·d)×4 d,Bu 1 mg/(kg·次)×4 d,CCNU 250 mg/m2×1 d,Ara-C 2-4 mg/m2×2 d.供者均为亲缘HLA配型半相合;输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数(3.5-4.5)×108/kg受体体重(中位数为4×108/kg),骨髓有核细胞数(3.5~4.5)×108/kg受体体重(中位数为4×108/kg受体体重).采用"ATG+环孢霉素+短疗程甲氨喋呤+晓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前列腺素E1(PGE1)+低分子肝素钠+丹参预防肝静脉闭塞症.结果 骨髓移植后全部患者重建造血,移植后骨髓嵌合及基因检测证实患者骨髓中造血细胞为完全供者细胞植入.结论 Flud+Bu+CCNU+Ara-C预处理方案移植治疗白血病疗效较好,安全可行,为无HLA完全相合供者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