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病人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术治疗。按照自愿入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病人术后给予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疾病控制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病人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能提高乳腺癌术后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疾病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中保留其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方法及临床意义,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收治的11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情况,随机分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研究组(56例)和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患者上臂感觉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情况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研究组在上臂感觉异常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及疼痛分级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保留其肋间臂神经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上臂感觉异常及疼痛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对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效果、经济性以及美观学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腔镜组和传统组,每组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经济性和美容效果.[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切口长度、术后24 h VAS评分小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4/48)低于传统组的10.42%(5/48),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腔镜组美容满意度为95.83%(46/48)高于传统组的64.58%(3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腔镜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12±4.2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转移和复发情况.[结论]腔镜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当的临床疗效,但腔镜手术切口更小,美容效果更好,是具备该手术适应证患者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联合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6例,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单纯ERAS组)和实验组(67例,ERAS联合益生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菌群不同菌属数量的变化及菌群紊乱的分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源性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以Ⅱ°菌群失调居多,而实验组患者术后主要表现为Ⅰ°的菌群失调(P=0.014)。术后实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总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术后出现腹泻、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比实验组高,但只有腹泻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感染和吻合口漏统计学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出现脓毒血症。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予以益生菌治疗,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采用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3例Ⅱ-Ⅲ期梗阻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根据患者病变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支架治疗,获得成功,在治疗48 h后对其进行腹部平片拍摄,显示支架扩展良好。同时患者腹胀得到好转且梗阻现象消失。结论对梗阻性结肠癌患者采用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联合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6例,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单纯ERAS组)和实验组(67例,ERAS联合益生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菌群不同菌属数量的变化及菌群紊乱的分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源性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以Ⅱ°菌群失调居多,而实验组患者术后主要表现为Ⅰ°的菌群失调(P=0.014)。术后实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总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术后出现腹泻、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比实验组高,但只有腹泻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感染和吻合口漏统计学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出现脓毒血症。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予以益生菌治疗,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亚甲蓝示踪剂定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探讨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的手术经验和技巧。方法应用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对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同时常规行颈部功能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前哨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数量,结合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病理,分析前哨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 51例患者中,共有46例发现蓝染的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检出率90.2%,阳性率45.7%,阴性率50%,假阴性率4.3%,灵敏度91.3%(21/23),准确度95.7%(44/46)。结论亚甲蓝定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状态的判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操作规则并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食法,观察组采取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2.2±1.3)d、排便时间(3.5±1.4)d、下床活动时间(1.1±0.7)d及术后住院时间(7.2±1.3)d均短于对照组的(4.3±1.7)、(5.8±2.3)、(2.3±1.2)、(10.2±1.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204.9±51.3)mg/L、白蛋白(35.4±4.5)g/L均高于对照组的(178.5±46.9)mg/L、(32.2±4.1)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蛋白(55.6±5.8)g/L与对照组的(54.2±5.4)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16%低于对照组的3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可加快肠道的恢复速度,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在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5 %)显著低于对照组(37.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用于结直肠癌治疗中可取得较优的临床效果,且创伤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320a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科室收治的65例已经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miR-320a的表达情况,分析miR-320a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320a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miR-320a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CEA水平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iR-320a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预后明显优于miR-320a低表达者,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7%和31.4%(P=0.022)。结论 miR-320a 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miR-320a过表达可能提示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生物学行为较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