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科1992年5月~1998年6月应用干扰素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38例42只眼,并与单独应用干扰素治疗HSK30例30只眼作对照,疗效明显,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HSK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42只眼,男25例,女13例;年龄20~65岁,病程1~3个月,其中树枝状角膜炎19只眼,占50%;地图状角膜炎6只眼,占15.8%;盘状角膜炎13只眼,占34.2%。初发者27例,复发者9例,其中2例复发4次。对照组30例30只眼,其中男18例…  相似文献   
2.
眼外伤后视网膜脱离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导致后极部视网膜皱襞形成,引起黄斑向视盘移位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独采用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与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疗效。

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4-08/2016-08于我院眼科治疗的DME患者70例99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9眼单独行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治疗,观察组50眼在此基础上术前5~7d加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各时期中央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比较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渗漏面积以及黄斑水肿渗漏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BCVA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CMT、RNV渗漏面积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黄斑水肿渗漏发生,术后观察组黄斑水肿渗漏眼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

结论: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联合治疗DME疗效更优,视力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流变学及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接诊的92例DR患者为本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清脂联素及视力、视野平均缺损程度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8.94±1.03)m Pa·s vs(10.12±1.12)m Pa·s,(4.54±0.47)m Pa·s vs(5.62±0.52)m Pa·s,(1.23±0.20)m Pa·s vs(1.65±0.23)m Pa·s,(52.73±6.50)%vs(60.17±7.82)%](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脂联素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明显比对照组高[(5.28±0.81)μg/m L vs(4.67±0.72)μg/m L](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视野平均缺损程度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视野平均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13%(41/46)vs69.57%(32/46)](P0.05)。结论:在DR患者中使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升高脂联素的表达,缓解临床症状,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眼眶整形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近年来应用羟基磷灰石 (HA)作义眼座 ,在眼科临床眼眶整形外科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科自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3月行HA义眼座植入 48例 ,获得初步效果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8例中 ,男 32例 ,女 16例。年龄最小 12岁 ,最大 5 6岁 ,平均 38岁。一期植入 42例 ,其中眼球破裂伤 2 5例 ,眼球萎缩 14例 ,绝对期青光眼 3例。二期行肌锥内眼台植入 6例 ,均为眼球摘除术后病人。右眼 31例 ,左眼 17例。材料与方法  (1)选用国产多孔白色球形、似珊瑚状结构的HA义眼座 ,平均重量为 2g。义眼座直径为 16、18、2 0、2 2mm。术前根据眼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明目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D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8例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肾活血明目方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0.0%,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率33.8%,总有效率77.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8周后VEGF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Ang-1、SOD升高(P0.05),且治疗组VEGF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Ang-1、SOD高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FIB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结论补肾活血明目方能显著改善DR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视网膜微循环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7.
<正>老年性聋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是指因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随同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一起所发生的缓慢进行性听觉性老化过程,并出现听力减退的生理现象。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结果表明老年性聋是老年人听力致残原因之首。老年性聋发病过程缓慢而不易被临床发现,易被低估和忽视〔1〕,致使老年性聋患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本文针对老年性聋导致老年人生存质量下降的相关研究及其防治方法进展做一综述。1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24例患者,根据垂直斜视度数分别行下斜肌截腱术(截腱术),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术(前徙转位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前移联合上、下直肌手术(联合手术)。结果治愈好转率达91.6%,行截腱术者10眼,平均矫正(8.23±4.22)°;前徙转位术9眼,平均矫正(14.05±5.72)°;联合手术5眼,平均矫正(21.00±9.80)°。结论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主要目的是矫正斜视,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融合功能,消除代偿头位。准确测量斜视角是保证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加减杞菊地黄汤联合复方樟柳碱对眼底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4例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杞菊地黄汤联合复方樟柳碱)、对照1组(杞菊地黄汤组)、对照2组(复方樟柳碱),每组28例。比较3组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1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两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均P0.05),3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浓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效果较为明显,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的复发情况明显少于两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两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与两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减杞菊地黄汤联合复方樟柳碱对眼底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视觉功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杞菊地黄汤或复方樟柳碱,患者血液流变学浓度下降更为明显,不良反应较少,预后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C57BL/6J小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凋亡及听功能变化。方法选取年轻组(2月龄)和老年组(10月龄)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并比较年轻组与老年组小鼠听力变化;用HE染色法、Tunel-POD法观察并比较两组小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大体形态及凋亡比例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小鼠较年轻组小鼠听阈明显提高。老年组C57BL/6J小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凋亡比例较年轻组增多。结论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凋亡与C57BL/6J小鼠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