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对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及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4193例宫颈细胞学检查中118例阳性者做阴道镜检及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慢性炎58例(49.2%);CINⅠ30例(27.8%);CINⅡ19例(32.2%);CINⅢ10例(9.3%);癌1例(0.9%)。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有较高的符合率,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诊断准确率高,配合病理活检能及早发现CINⅢ级或原位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7例宫颈鳞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TERT、Bcl-2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中,hTERT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0.0%和77.0%,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l-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0%和80.5%,差异也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宫颈鳞癌中hTERT的阳性表达与Bcl-2的阳性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hTERT和Bcl-2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显著升高,二者的表达密切相关,提示二者共同参与,并协同促进宫颈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种植体支抗关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对第二磨牙牙根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前移量、牙根长度及牙槽骨高度的变化量。结果下颌第二磨牙牙冠中心点及根分叉点分别近中移动(5.77±3.67)、(6.45±3.23)mm,近远中牙根分别吸收(0.98±0.37)、(0.83±0.39)mm,治疗前后下颌第二磨牙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吸收量与磨牙近中移动量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后近中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吸收量与磨牙前移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会导致牙根吸收,移动量与牙根吸收量呈正相关,但其对牙槽骨改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支抗设计对上颌第一磨牙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67例侧貌较突的拔牙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隐适美G6方案矫治,第2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计强支抗(横腭杆联合Nance弓)关闭拔牙间隙,第3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测量3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上颌第一磨牙位置变化量,先用配对t检验分析每组治...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