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3月该院对77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CFG)和常规内镜下硬化治疗(NCF),CFG组硬化剂注射后针孔用内镜先端透明帽进行压迫,NCF组硬化剂注射后针孔用内镜镜身进行压迫。比较分析两组硬化剂治疗后压迫效果,6周后食管溃疡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和静脉曲张消失率。结果 CFG组压迫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NCG组明显减少;虽然6周后两组食管溃疡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CFG组食管深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减少,6周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也较NCF组较少;静脉曲张消失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保持视野清晰,起到固定靶静脉,注射后压迫方便,明显减少压迫后再出血率,较少术后深溃疡形成,再出血的发生率,该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不同剂量冬虫夏草对四氯化碳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对TGF-β1mRNA、Smad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复制BALB/c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虫草组在造模同时予以不同剂量虫草煎剂,直至造模结束。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脏胶原沉积,生化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测定Smad3在肝脏内的表达,RT-PCR测定TGF-β1mRNA在肝脏内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小鼠比较,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肝静脉与汇管区周围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肝脏胶原沉积,可见纤维间隔形成,肝脏Hyp含量、TGF-β1mRNA、Smad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虫草组肝脏炎症与胶原沉积减轻,TGF-β1mRNA、Smad3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以虫草高剂量组为明显。结论肝纤维化BALB/c小鼠的肝脏TGF-β1mRNA、Smad3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虫草制剂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高剂量虫草有着更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Smad3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81岁,因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痛,伴进食后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少量咖啡色液体,伴反酸、嗳气,大便2~3日一次,无黑便及黏液血便,无腹泻,无畏寒、发热.既往有脑梗死病史1年,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腹稍隆起,剑突下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8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8.0%,嗜酸粒细胞1.4%,血红蛋白110 g/L,C反应蛋白15.7 mg/L.免疫功能:IgG 8.92 g/L,IgA 13.10 g/L,IgM 0.31 g/L,IgE 107.00 g/L,自身抗体(-),男性肿瘤标志物筛查(-),血清胃泌素60.23 ng/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肝脏Smad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BALB/c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虫草组在造模同时予以虫草煎剂,直至造模结束。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脏胶原沉积,生化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测定Smad3在肝脏内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小鼠比较,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肝静脉与汇管区周围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肝脏胶原沉积,可见纤维间隔形成,肝脏Hyp含量、Smad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虫草组肝脏炎症与胶原沉积减轻,Smad3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肝纤维化BALB/c小鼠的肝脏Smad3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虫草制剂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Smad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文  付金龙  刘沛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4):2235-2237
据统计,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约20%~50%的因肿瘤化疗或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可发生HBV再激活,表现为血清HBVDNA和ALT水平升高。血清HBVDNA和ALT水平的密切监测有助于HBV再激活的早期诊断,建议所有将要接受化疗、免疫抑制治疗或器官移植者都应筛查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近年来,核苷类似物在治疗HBV再激活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认可,尤其是拉米夫定,其在HBV再激活期间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从而让患者维持良好的肝功能,保证连续的细胞毒性化疗。故本文就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诊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细菌病原构成及耐药性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CAP老年患者235例进行痰细菌学培养及致病菌耐药性分析。结果 235例CAP患者共培养细菌189株,细菌构成前5位分别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 CAP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要求临床医生中工作中运用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并对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靛胭脂染色内镜在大肠微小息肉和腺瘤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将109例患者分为常规结肠镜阴性组(A组)、常规结肠镜阳性组(B组)、染色结肠镜阴性组(C组)、染色结肠镜阳性组(D组),分别行普通内镜及靛胭脂染色内镜诊断,并与组织学结果比较.比较2种内镜诊断方法对大肠微小息肉和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靛胭脂染色内镜对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血浆胱抑素C水平对冠心病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6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浆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并对比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和健康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冠心病组血浆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与健康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冠心病类型者的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不同血浆胱抑素C水平者二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展开血浆胱抑素C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5岁,主诉"反复上腹不适10年余,再发3d"。患者10年前反复上腹不适,曾出现呕血及黑便,1年前出现黑便,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2个月前再次胃镜检查示幽门管溃疡,服用泮托拉唑1个月后自行停药,3d前因上腹不适,来院胃镜检查见胃窦黏膜红白相间,散在糜烂,距门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