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对42 例先兆早产和30 例正常无症状孕妇进行宫颈阴道分泌物催乳素(PRL) 、卵巢癌抗原(CA125) 的检测,预测早产,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两组间宫颈阴道分泌物中PRL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CA125 阳性率在两组间无差异性。PRL阳性组妊娠结局较阴性者为差,PRL阳性预测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分别达76.67% 和90.48% ,CA125 阳性预测早产其敏感性仅为20.00 % 。结论:PRL在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中的浓度可作为预测早产的指标,CA125 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研究宫颈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50例宫颈鳞癌组织为研究组,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IGF-1R、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淋巴结转移与IGF-1R、VEGF-C阳性表达有关(P< 0.05)。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在IGF-1R、VEGF-C阳性表达组明显高于阴性组,且两者的阳性表达在研究组呈正相关。结论 IGF-1R、VEGF-C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有关,对于早期判断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产程潜伏期延长的发病因素及处理。方法 收集了 1998年 1月至 1998年 7月间符合潜伏期延长诊断者 6 2例 ,同时收集了无潜伏期延长者 85例加以对照 ,对两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潜伏期延长组中胎儿体重≥ 35 0 0g者及胎头位置异常者分别占 40 35 %和 5 1 6 1% ,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1 81%和2 3 5 3% )。潜伏期延长组中难产发生率及羊水粪染率分别占 37 10 %和 43 5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12 94%和 2 3 5 3% )。结论 胎儿体重≥ 35 0 0g和胎头位置异常所致的头盆不称是引起潜伏期延长的主要因素。重视对潜伏期的观察及处理是预防潜伏期延长的关键 ,从而可减少难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5例)、宫颈癌(20例)及高危型HPV16/18阳性和阴性的宫颈炎(各15例)组织中的IL-2 mRNA、IL-4 mRNA。结果显示,与高危HPV阴性及阳性宫颈炎组织、高危HPV阳性CINⅠ、CINⅡ组织相比,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IL-4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IL-2 mRNA则明显下降,P均〈0.01。认为感染高危型HPV16/18的宫颈组织容易发展为CINⅢ甚至宫颈癌,其机制可能是局部细胞因子表达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的误漏诊原因分析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误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子宫内膜癌误漏诊病例,对误漏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漏误诊率约5.65%.漏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对病史及症状的分析,占误漏诊的53.8%.结论 认真询问病史,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发病因素的认识,可有效地减少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宫颈炎1 040例(72.6%),CINⅠ级221例(15.4%),CINⅡ级94例(6.6%),CINⅢ级51例(3.6%),宫颈癌27例(1.9%)的完整的临床资料,以慢性宫颈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5组患者在年龄、HPV阳性、直系亲属宫颈癌史、宫颈炎病史、吸烟史、初次性生活年龄、婚姻次数、性伴侣数量、性生活频率、初次分娩年龄、怀孕次数、生育次数、避孕方式等因素分布差异,并探究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组、CIN Ⅱ组、CIN Ⅲ组和宫颈癌组患者在年龄、高危型HPV阳性、性伴侣数、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性及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避孕方式、分泌物异味、宫颈息肉、接触性出血和宫颈肥大等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分泌物无异味是CINⅠ~Ⅲ发病的保护因素;了解性及宫颈癌相关知识是CINⅢ和宫颈癌的保护因素,而有接触性出血是CINⅢ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性伴侣数≥2个是CINⅠ~Ⅲ及宫颈癌的危险因素;高危型HPV阳性是CIN Ⅲ和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宫颈息肉和宫颈肥大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结论 女性应注重宫颈癌筛查、保持性健康,积极主动了解宫颈癌相关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