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photometry,MSP)对88例大肠癌和腺瘤以及83例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进行DNA含量测定、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研究,所获数据与临床病理指标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作比较.结果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DNA含量均为二倍体,DNA指数(DI)为1.00±0.10,MSP直方图为I型.大肠腺瘤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低于大肠癌组(P<0.01),而与正常结肠粘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细胞核面积与大肠癌组无显著差异(P>0.05).83例大肠癌细胞中异倍体检出率为68.68%,DI>1.10或<0.90,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细胞核面积显著相关(r=0.71,P<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异倍体检出率上升,二者呈正相关.细胞周期分析表明二倍体癌DNA合成期分数(SPF)介于正常结肠粘膜和异倍体癌之间.异倍体癌病人的术前CEA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癌(P<0.05).FCM的DI值与MSP的模态均值(MV)有很好的相关性(r=0.73,P<0.01),异倍体癌符合率达95%,然而二倍体癌符合率仅50%.结论DNA含量的检测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倍体分析与CEA在评估大肠癌预后是一致的;FCM与MSP的联合应用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腺瘤756例手术治疗及术后癌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的处理方法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近8年来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6例非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临床分析表明;18例癌变,癌变率为2.4%;447例随访病例中有3例发生癌变。结论 甲状腺腺瘤与癌变有一定的关系。术前。术中必须进行详细检查与探查,对甲状腺腺瘤应行次全切除或腺叶切除术而不应行单纯腺瘤摘除术,腺瘤的复发和癌变与手术治疗彻底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细胞DNA含量与形态学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photometry,MSP)对88例大肠癌和腺瘤以及83例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进行DNA含量测定、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研究,所获数据与临床病理指标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作比较.结果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DNA含量均为二倍体,DNA指数(DI)为1.00±0.10,MSP直方图为I型.大肠腺瘤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低于大肠癌组(P<0.01),而与正常结肠粘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细胞核面积与大肠癌组无显著差异(P>0.05).83例大肠癌细胞中异倍体检出率为68.68%,DI>1.10或<0.90,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细胞核面积显著相关(r=0.71,P<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异倍体检出率上升,二者呈正相关.细胞周期分析表明二倍体癌DNA合成期分数(SPF)介于正常结肠粘膜和异倍体癌之间.异倍体癌病人的术前CEA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癌(P<0.05).FCM的DI值与MSP的模态均值(MV)有很好的相关性(r=0.73,P<0.01),异倍体癌符合率达95%,然而二倍体癌符合率仅50%.结论DNA含量的检测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倍体分析与CEA在评估大肠癌预后是一致的;FCM与MSP的联合应用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p53基因分析与大肠癌临床指标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p53基因分析与大肠癌临床指标相关性仇生龙黄锦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080Subjectheadingsp53geneColorectalneoplasms主题词p53基因结肠直肠肿瘤聚合酶链反应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341对象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原发灶及47例腋淋巴结转移灶中c-erbB-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9.46%(29/149)原发灶c-erbB-2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4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原发灶c-erbB-2高表达18例(38.30%),腋窝淋巴结转移灶c-erbB-2高表达16例(34.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原发灶c-erbB-2阴性或低表达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呈高表达,7例原发灶c-erbB-2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呈阴性或低表达,变化率为25.53%(12/47).结论: c-erbB-2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指导术后治疗,但应当考虑c-erbB-2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差异,有必要对复发转移灶进行c-erbB-2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钼钯下金属钩定位对临床上尚不能扪及的乳腺肿块的诊治价值.方法将钼钯摄片与金属钩定位结合用于术前临床上尚不能扪及乳腺肿块的定位.结果23例乳腺病变中,术前钼钯提示微小乳癌11例,定位后病理证实10例,诊断正确率为90.9%,其他良性病变分别为乳腺囊肿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乳腺病6例.结论术前钼钯下金属钩定位对微小乳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具有定位准确、可靠,能精确标明位置和深度,组织损伤小,扩散可能小等特点,可用于乳癌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以及为保乳手术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多的基因,野生型P53基因的丢失活可能是细胞转化和肿瘤产生的重要步骤。本项研究,通过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治检标本的分析,探讨中国人群中结、直肠癌P53基因失活突变在不同突变位眯上的分布状态,并认为P53基因的Arg-175-His是失活突变热点,在此基础上对肿瘤标本P53基因突变与切除范围之外的边缘组织进行了比较,20例病人突变仅存在于肿瘤组织而正常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乳腺癌、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表达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HIF-1α和CXCR4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26.7%和65.0%(P<0.05),CXCR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和56.7%(P<0.01).HIF-1α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无关;CXCR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以及VEGF、ER和PR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HIF-1α与CXCR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46,P=0.007).结论 HIF-1α和CXCR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有利于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奕  仇生龙 《肿瘤》1999,19(2):73-74
目的研究CD44变异体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乳腺癌原发灶和10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以及30例乳腺良性肿块周边正常组织的标本中CD44变异体的表达。结果20例乳腺癌原发灶中18例及10例腋窝转移淋巴结中10例有275bpCD44变异体表达,而30例乳腺良性肿块周边正常组织均无275bpCD44变异体表达。结论CD44变异体的检测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