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人垂体腺瘤P16基因的改变,同时探索原位PCR技术的适宜条件和结果确认,以及用于基因缺失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原位PCR和免疫组化技术。结界绝大部分间质细胞为P16蛋白免疫组化阴性,而一部分垂体肿瘤细胞呈P16阳性;针对P16基因的原位PCR信号则可见于垂体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等各种细胞,即P16组化阴性的细胞同样表明有P16基因存在。结论原位PCR可以是P16基因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提示垂体腺癌的P16基因改变形式可能主要是表达过度而不是基因缺失。  相似文献   
2.
脊柱損伤合并截瘫之处理,手术与非手术意見尚有分歧。作者等12年中共治疗176例。1956年以前均采用非手术疗法及椎板切除减压术,其后逐步由单純减压发展到今天的切开复位內固定前者共作51例,后者共作43例。远期随訪最长达7年。手术組的恢复率較未手术組显然为高。今通过临床資料分析,提出我們的分类方法及对手术治疗的意見。  相似文献   
3.
P16proteinwasinitiallyfoundtobindwithcyclin dependentkinase4(CDK4)anddefinedasanegativeregulatorofthecellcycle 1  Sincethegeneencodingp16protein,multipletumorsuppressor 1(MTS1) ,wasfoundtobehomozygouslydeletedinmorethan 10 0tumorcelllines,2 ,3  manylaboratoriesinve…  相似文献   
4.
于德蓉  易静  陈玉英 《肿瘤》1999,19(4):202-205
研究良性肿瘤垂体腺瘤中p16抑癌基因的改变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p16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并结合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PCNA的改变,以进一步了解p16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作用的分子机理。结果p16基因在垂体腺瘤中不发生缺失,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强,其免疫组化阳性百分率的高低与肿瘤的大小、侵袭性、复发密切相关;p16的表达与PCNA呈高度正相关。结论p16、PCNA反映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可能对临床预后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頸椎損伤合并四肢瘫之治疗,自Crutch fielol氏首先应用顱骨牵引以来,在治疗原則上漸漸建立了規律,其死亡率也有所下降。但在具体治疗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分歧意見,其死亡率也是惊人的。我們收治的176例脊椎損伤并发截瘫病例中有25例,占14.2%。与国內統計相近。在此25例中死亡20例,死亡率为80%。  相似文献   
6.
于德蓉  易静 《肿瘤》1998,18(3):176-180
抑癌基因与良性肿瘤的细胞生物学行为于德蓉易静汤雪明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上海200025)肿瘤组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细胞生长失控。生长因子、激素、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等对DNA代谢的调节都是通过细胞周期实现的,许多基因的表达又受细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