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原发性的恶性疾病,美国黑人的发病率常常是白人的两倍,男性较女性多见,发病年龄都超过40岁。本病主要表现为骨髓中浆细胞不断的增殖,产生了均质性免疫球蛋白或碎片,称为单克隆或骨髓瘤蛋白。由于骨髓被恶性浆细胞浸润,产生局灶性、弥漫性、溶骨性损害,以致引起脊椎破坏,病理性骨折,严重的骨痛及其他神经性症状。这些溶骨性损害有独特的“凿孔状”的X线表现,在骨髓瘤病人的颌骨中不难发现。骨髓中浆细胞浸润也能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这是由于正常的血细胞被血前细胞所代替。  相似文献   
2.
ResumeObjectifRicemment,laradiationdmicro--cudesaateapiiqudeavecsuccdsdansunnombred'entCiescliniquesycomprisesiestumeursbuccalesetiesmaladiesmuqueusesbuccales.Rarementsignaldedanslalitleraturemddicale,laradiationpriventivedmicro--cudesdeslesionsprdcancdreusescontreleurcancerisationest1'objetdenoiredtude.cathodedEntreiesanimauxmoduleetiesanimauxirradidsdmicro--cudes,iesincidancesdecanctrisationoutdidcompardesetlapatologiemicroscopiqueetmacroscopiqueadiddetailldedansiebutdeddceleriemdcanismed'e…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口腔粘膜常见斑纹类疾病与上皮异常增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统计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粘膜科306例口腔粘膜常见斑纹类疾病的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并比较几种常见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的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观察其中30例作过2次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病例经过治疗后的发展趋势。结果 赤斑、白斑、扁平苔藓和盘状红斑狼疮的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分别为100%、56.43%、20.83%和13.64%,经统计学分析,白斑和赤斑的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明显高于扁平苔藓和盘状红斑狼疮;30例作过2次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病例中,轻度异常增生和中度异常增生的癌变率和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直接白斑和赤斑为癌前病变,扁平苔藓是否为癌前病变尚处于争论阶段。  相似文献   
4.
103例口干症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干症是一种多因素的口腔症状 ,而不是独立性疾病 ,由于大小涎腺分泌减少而致唾液减少 ,形成口腔干燥 ,粘膜变干变红 ,舌质变红而充血 ,上皮萎缩、表面干裂 ,患者主诉舌部烧灼感、味觉异常、口唇干裂、表面覆盖痂皮。口干造成猖厥龋或牙周病 ,从而影响进食及语言。引起口干的原因众多 ,本文就最常见的病因进行观察并讨论。资 料 和 方 法1 资料 : 自 1987年 9月~ 1999年 6月本科门诊主诉有口干症状患者 10 3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80例。年龄 14~ 76岁 ,平均年龄 5 3 15岁。病史最长 10年余 ,最短 3天 ,男女之比 1∶3 4。2 方法 :…  相似文献   
5.
扁平苔藓临床和病理学诊断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532例临床诊断为扁平苔藓的病例,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179例临床与病理诊断不符,从活检的时间,部位,取材的标本等方面分析讨论不符的原因,并提出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的病例应归入符合组内。  相似文献   
6.
<正> 由于口腔粘膜病绝少发生瘙痒,因此,对于以强烈瘙痒为主诉的唇部损害往往难以置信。这种瘙痒性损害不仅在国内有关的刊物上未见报道,而且,在英、法语系的文献中也无此类唇炎报道,这一情况还得到Kramer,Pindborg,Cawson,Kuffer等国际著名学者所证实,并引起他们的关注与兴趣。本文就瘙痒性唇炎的命名依据、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治疗作一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7.
患者贡×× 男 30岁 因口舌糜烂伴全身广范性红斑、水疱18天,经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治疗无效,于85年5月20日入院。 现病史:5月2日上午,因腹痛服用磺胺咪(SG),中午即出现口腔疼痛,糜烂伴全身皮肤红斑,水疱和糜烂等表症。9日来我科就诊,拟诊为重型多形红斑或寻常型天疱  相似文献   
8.
p53,PCNA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p53和PCNA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特征,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临床疑为癌前病变的患者行局部组织活检、光镜检查,作出病理诊断;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53和PCNA的标记,并将两者结果做比较。结果在癌前病变中,随着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从基底层向角化层发展,p53和PCNA阳性表达细胞也随着同步发展。病变伴不同程度异常增生的各病例阳性表达程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53和PCNA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呈同步性。且与病变细胞的异常增生程度呈正相关;p53在癌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可能是其发生癌变的早发事件;癌变的发生可在上皮异常增生的较早期。故p53和PCNA的检测有利于临床上早期发现有异常增生倾向的病变。  相似文献   
9.
早期梅毒口腔表现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引起口腔科医生对早期梅毒的口腔临床表现的警觉。方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9月期间 ,4 2例口腔粘膜具红白相杂损害的就诊患者 ,经鉴别排除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后 ,作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 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快速检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检查 4 2例均为阳性。结论 梅毒应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以防止其进一步蔓延及传播  相似文献   
10.
口腔梅毒疹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8例口腔二期梅毒疹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及舌部红斑、糜烂、白斑和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8例患者RPR、TPHA均为阳性。普鲁卡因青霉素、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第3、6、9、12个月时复查 ,两项指标均逐渐下降。2例转为阴性。4例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1个月内皮疹消退 ,4例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2个月内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