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63例矽肺患者及44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粘弹性、触变性以及血浆粘度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矽肺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粘弹性降低及触变性(滞环)各个点的数值以及血浆粘度均增高,其中以矽肺Ⅰ期增高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X±S),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滞环面积(X2-X4)-能量消耗,两组相比(X±S),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粘弹性、触变性以及血浆粘度与矽肺的发病、病程进展呈互为因果的密切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测定对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测量温度及样本存放时间仍是一个问题。我们用国产HT—2型血液流变仪测量了三个切变率下(2.5 S~(-1)、60 S~(-1)、100 S~(-1))正常人和心血管病患者全血表观粘度,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存放时间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三个温度下(15℃、25℃、35℃),温度较低时病人和正常人之间全血表观粘度差异明显增大;不同存放时间(0h、24h)病人与正常人全血表观粘度均有显著差异,且存放24小时测定两者之间差异更明显。我们认为在25℃以下测定可提高准确率;存放24小时测定亦具有临床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健康老年人部分止凝血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一组健康老年人的血液粘度、血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纤维蛋白原(Fg,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内皮素-1(ET-1)。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较中青年人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的Fg,Ag、vWF;Ag和ET-1升高,AT-Ⅲ;A下降,这些都可能是老年人易于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又称杂合型白血病(hybridacuteleukemia,HAL)甚为少见。最近我院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女,17岁。因发热,乏力,头昏10余天伴全身多发性瘀点来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27×109/L,红细胞2.1×1012/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11×109/L,并可见异常细胞0.90。于1998年2月3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心率106/min,呼吸21/min、血压14/8kPa。神志清,营养中等,发育正常。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双下…  相似文献   
5.
血栓栓塞症患者抗活化的蛋白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活化的蛋白C(APCR)现象在中国人血栓栓塞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APTT法检测APCR敏感比率(APCR-SR)来研究40例深静脉血栓症(DVT)患者、5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APCR发生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来检测FV Leiden突变;用免疫火箭电泳测血浆总蛋白S和游离蛋白S。结果 正常人的正常化APCR-SR(n-APCR  相似文献   
6.
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在DIC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浆前体蛋白(TpP)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人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7例DIC病人、45例Pie—DIC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BPC、PT等DIC常规检测,以及包括TpP在内的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激活和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并对其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比较。结果DIC患者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或P〈0.001或P〈0.05)。Pre—DIC患者组的分子标志物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TpP在DIC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0%,而特异性为96%。结论TpP可作为DIC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既敏感又特异,且对DIC的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注射液对家兔血液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静注和肌内注射灯盏花注射液对家兔全血及血浆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注20mg/kg后,2h及4h全血粘度明显下降,p分别<0.05和0.001。肌内注射每天10mg/kg,连续14天,在注射后第三天及第七天全血粘度也明显下降,p分别<0.01及0.05。但血浆粘度均无明显变化。作者认为,本药其降低全血粘度的作用可能同其抑制红细胞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已酮可可碱治疗10例老年血液粘度增高患.方法用LIT-11型血液流变仪观察用药前后全直粘度.直浆粘度及红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全直粘度、血浆粘度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未见下降(P>0.05),但明显改善了红细胞的触变性、粘弹性(P<0.05).结论临床证实已酮可可碱具有降低血粘度,疏通血流,改善红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自1988年1月至1990年3月期间,我院对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后,全部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红细胞粘弹性和触变性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的全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弹性减低及触变性-滞环各个点的数值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滞环的面积-能量的消耗,两组相比(±SD)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全血粘度、红细胞粘弹性和触变性的改变是参与了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一组健康老年人的血液粘度、血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纤维蛋白原(Fg: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内皮素-1(ET-1).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较中青年人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的Fg:Ag、vWF:Ag和ET-1升高,AT-Ⅲ:A下降,这些都可能是老年人易于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